吐利蛔虫及蛔厥狐惑疳蚀走马疳赤白口疮 - 痘疹全集卷三十一余毒门 - 冯氏锦囊秘录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冯氏锦囊秘录

《冯氏锦囊秘录》- 痘疹全集卷三十一余毒门 - 吐利蛔虫及蛔厥狐惑疳蚀走马疳赤白口疮

作者:冯楚瞻 朝代:清代 阅读数:12人阅读

   痘后而吐利蛔者,此热毒入里,其虫为热所蒸而出,热在胃即吐蛔,热在肠即利蛔,利者黄芩汤,加桃仁、艾叶;吐者,黄芩半夏汤,加乌梅、川椒。更有素不吐利。

   若闻食臭即吐而食已易饥者,此因胃虚已久,虫无所食,故闻食臭即吐而食已易饥也。若吐蛔而手足厥冷者,是为蛔厥,并宜理中汤,加乌梅、川椒主之、切不可投以史君,槟榔之类。虫未伤而入先困也。更有虽不吐利而内蚀脏腑,乃为狐惑之症,其人好睡,嘿嘿不欲食,如上唇有疮,则虫蚀其肛,下唇有疮,则虫蚀其脏,其声哑嘎,上下不安,故名狐惑。亦因水谷久虚,虫无所食,故内蚀脏腑及肛而外见唇口也。此候最恶,麻疹后成者尤多,治宜化慝丸主之。如便结者。则以桃仁承气汤加槐子利之。若至唇落鼻崩,牙脱失声者,不治。更有只于牙齿龈肉溃烂者,此因痘 脱去,痰水浸溃,为疳蚀疮也,宜用绵茧散敷之。若气臭而血出者,此又名为走马疳疮,是由热在阳明也,宜内用黄连解毒汤,外敷马鸣散。若至唇肿而浮,穿鼻破颊,溃喉腐肉,饮食不下者,不治。凡口唇生疮而赤者,名曰赤口疮,热在心脾二经也。白者,名曰白口疮,又名鹅口疮,热在心肺二经也。并用洗心散服之。大便秘者,并用四顺饮利之。然有脉微无力,脾元中气虚寒,不能按纳下焦。阴火上浮而为口疮者,宜服附子理中汤即愈。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yg1147@outlook.com

中医书籍:冯氏锦囊秘录

上一节:咳嗽胁痛

下一节: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