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同异 - 卷三针灸门 - 普济方·针灸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普济方·针灸

《普济方·针灸》- 卷三针灸门 - 穴名同异

作者:朱梓 朝代:明·永乐四年 阅读数:32人阅读

   手有三里五里。足亦有三里五里。手有上廉下廉。足亦有上廉下廉。侧头部有窍阴。足少阳亦有窍阴。偃伏部有临泣。足少阳亦有临泣。既有五里矣。劳宫亦名五里。既有光明矣。攒竹亦名光明。肩有肩井。又有所谓中肩井。足有昆仑。又有所谓下昆仑。太渊太泉之名或殊天鼎天顶之字有异。丹田初非石门。禾 亦非和 。阳跷实为申脉。本非跗阳。阴跷实为照海。本非交信。肩 之名。扁骨见于外台。悬钟之名。绝骨童子 之名。前关见于千金注如此者众。可不审处而针灸耶。苟不审处。则差之毫厘。有寻丈之谬矣。爰举其略。以示世医。俾之谨于灸穴也。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yg1147@outlook.com

中医书籍:普济方·针灸

上一节:点灸法

下一节:制熟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