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针灸》- 卷八针灸门 - 穴
隐白二穴
木也。在足大指端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宛宛中。针三分。今附妇人月事过时不止。刺立愈。明堂云。针一分。留三呼。灸三壮。铜人经云。足大阴脉之所出也。
为井治腹胀喘满。不得安卧。膈中呕吐食不下。暴泄衄血不止。足寒不能温。又云。治腹中胀逆气满。胸中热。身体疼痛。西方子云。主腹痛满。及腹中寒冷气。主饮渴。主胫中寒热。
主卒尸厥不知人。脉动如故。及胸中痛。
大都二穴
火也。在足大指本节后陷中。灸三壮。针三分。千金注云。本节内侧白肉际。明堂经云。主热病汗不出。手足逆冷。腹满善呕。目眩烦心。四肢肿病。铜人经云。足太阴脉之所流。为荥。治热闷吐逆。西方子云。主目眩。暴泄。心痛腹胀。热病汗不出。面清厥逆。霍乱目上插。
太白二穴
土也。在足内侧核骨下陷中。灸三壮。针三分。千金云。足大指内侧铜人经云。足太阴脉之所注也。为 。治身热烦满。腹胀食不化。气胀腹鸣呕吐泄有脓血腰痛大便难气逆霍乱腹中切痛西方子云。主头痛寒热。汗出不恶寒。胸胁满胀痛。腰痛不可俯仰热病头重。项痛烦闷。身热热争。
公孙二穴
在足大指本节后一寸。灸三壮。针四分。铜人经云。别走阳明太阴络治寒疟不嗜食。卒面肿。烦心狂言。腹虚胀如鼓。西方子云。主头面肿。腹内气大满。
商丘二穴
金也。在足内踝下微前陷中。灸三壮。针三分。铜人经云。足太阴脉之所行也。为经。治腹胀肠中鸣不便。脾虚冷人不乐。身寒善太息。心悲气逆。痔疾骨疽蚀。绝子魇梦。西方子云。主心下有寒痹疼。脾热脾虚。腹胀满不得息。善呕心烦满。骨痹。癫疾痫病。寒疟。腹中痛。 疟。主痔血泄后重。阴股内痛。气痈狐疝走上下。引小腹痛。不可俯仰。小腹坚痛。下引阴中。
三阴交二穴
在内踝上三寸骨下陷中。明堂云。内踝上八寸陷中。千金方云。内踝上八寸骨下。灸三壮。针三分。铜人经云。足太阴厥阴之交会。治 癖腹中寒。膝股内痛。气逆小便不利。脾病身重。四肢不举。腹胀肠鸣。溏泄食不化。女子漏下不止。西方子云。主膝内廉痛。足痿不能行。资生经云。昔宋太子善医术。出苑逢一妊妇。太子诊曰。女。令徐文伯诊。曰。一男一女。针之。泻三阴交。补合谷。应针而落。果如文伯言。故妊娠不可刺。
漏谷二穴
一名太阴络。在内踝上六寸骨下陷中。针三分。明堂云。灸三壮。又云。
在足外踝上六寸陷者中。主足热痛。腿冷疼不能久立也。铜人经云。治 癖冷气。心腹胀满食饮不为肌肤。湿痹。西方子云。主肠鸣强欠。心悲气逆。腹胀满急。小便不利。失精。
久湿痹不能行。麻痹不仁。
地机二穴
亦名脾舍。足太阴 。别走上一寸空在膝下五寸。灸三壮。针三分。
明堂云。膝内侧转骨下陷中。伸足取之。主腰痛不可俯仰。足痹病屈伸难也。铜人经云。治女子血瘕。按之如汤沃股内至膝皆痛。丈夫溏泄。腹胁气胀。水肿。腹坚不嗜食。小便不利。西方子云。治溏瘕腹中痛。脏痹 疝。精不足。
阴陵泉二穴
水也。在膝下内侧辅骨下陷中。伸足取之。针五分。当屈膝取之。
铜人经云。足太阴脉之所入也。为合。治腹中寒。不嗜食。膈下满。水胀腹坚。喘逆不得卧。腰痛不得俯仰。霍乱疝瘕。小便不利。气淋。寒热不节。西方子云。灸三壮。主心下满。寒中胁下满。腹中盛。足痹痛。失禁遗尿。胸中热暴泄。胀满不得息。肾病气癃尿黄。妇人疝瘕按之如以汤沃股膝。飧飧阴痛。小腹坚急重下湿。不嗜食。腰痛。
血海二穴
在膝膑上内廉白肉际二寸中。一作一寸中。灸三壮。针五分。千金云白肉际二寸半。素问注云。一作三寸。铜人经云。治女子漏下恶血。月事不调。逆气腹胀。西方子云。灸五壮。主漏下若血闭不通。月水不调。
箕门二穴
在鱼腹上越筋间动脉应手。在阴股内。一云股上起筋间。灸三壮。铜人经云。治淋遗溺。鼠鼷肿痛。小便不通。西方子云。主阴跳。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yg1147@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