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流注五脏六腑明堂 - 卷五针灸门 - 普济方·针灸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普济方·针灸

《普济方·针灸》- 卷五针灸门 - 十二经流注五脏六腑明堂

作者:朱梓 朝代:明·永乐四年 阅读数:33人阅读

   三焦者。腑也。两旁五十六穴。出甲乙经。

   三焦出于关冲。关冲者。金也(在手小指次指这端。去爪甲如韭叶。手少阳脉之所出也为井冬三月宜灸之)。流于腋门。腋门者。水也(在手小指次指之间陷者中。手少阳脉之所溜也为荥。春三月宜灸之)。注于中渚。中渚者。木也(在手小指次指本节后间陷者中。手少阳脉之所注也。为俞。夏三月宜灸之)。过于阳池(一名别阳。在手表腕上陷者中。手少阳脉之所过也。为原)。行于支沟。支沟者。火也(在腕后三寸两骨之间陷者中。手少阳脉之所行也为经)。入于天井。天井者。土也(在肘外大骨之后肘后一寸两筋间陷者中。屈肘得之。手少阳脉之所入也。为合。秋三月宜灸之)。

   

   关冲

   (在手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叶。灸三壮。主喉痹舌卷。口干烦心。臂表痛不可及头。在左取右。右取左。热病汗不出。肘痛不能自带衣起。头眩颔痛。面黑喘喝。风肩头痛不可顾。霍乱寒热。耳聋鸣。甄权云。不可灸也)。

   

   液门

   (在手小指次指间陷者中。灸三壮。主热病汗不出。风寒热狂。疟疾头痛。

   目涩暴变耳聋鸣。目眩。寒厥。手臂痛。下齿龋则上齿痛。谵语善惊妄言。面赤泣出)。

   

   中渚

   (在手小指次指本节后间陷者中。灸三壮。主热病汗不出。狂互引。头痛。

   耳鸣目痛。寒热。嗌外肿。肘臂痛。手不及头上。五指 不可屈伸。头眩。颔颅痛。耳聋。两颞痛。身面痒。疟项痛。目KT KT 无所见。喉痹)。

   

   阳池

   (一名别阳。在手表腕上陷者中。灸三壮。主寒热 疟。肩痛不能自举。汗不出。颈痛)。

   

   外关

   (手少阳络。在腕后二寸陷者中。灸三壮。主肘中濯濯臂内廉痛。不可及头耳中淳淳浑浑。聋无所闻。喉痹嗌肿)。

   

   支沟

   (在腕后三寸两骨之间陷者中。灸三壮。主热病汗不出。互引颈嗌外肿。肩臂酸痛。胁腋急痛。四支不举。痂疥。项不可顾。霍乱。马刀。肿痿。目痛肩不举。心痛支满。

   逆气汗出。口噤不可开。暴喑不能言。男子脊急目赤。咳嗽面赤热)。

   

   会宗

   (手少阳 。在腕后三寸空中。灸三壮。主皮毛中肌肉痛。耳聋羊痫)。

   

   三阳络

   (在臂上大交脉支沟上一寸。灸九壮。主嗜卧身体不能动摇。外湿内伤不足)。

   

   四渎

   (在肘前五寸外廉陷者中。灸三壮。主卒气。聋。齿痛)。

   

   天井

   (在肘后大骨之后一寸。两筋间陷者中。屈肘得之。灸三壮。主肘痛引肩不可屈伸。振寒热。颈项肩背痛。臂痿痹不仁。大风默默然不知所痛。嗜卧善惊。螈 。胸痹心痛肩肉麻木。疟食时发。心痛悲伤不乐。癫疾。吐舌沫出。声如羊鸣戾颈)。

   

   清冷渊

   (在肘上三寸。伸肘举臂取之。灸至三壮。主头重颔痛。振寒。肩不举。

   不得带衣)。

   

   消泺

   (在肩下臂外间腋下斜肘分下行。灸三壮。主寒热痹。头痛项背急)。

   

   和

   (在耳前兑发下动脉。手足少阳之会。灸三壮。主头重颔痛。引耳中哝哝嘈嘈)。

   

   听会

   (在耳门前陷者中。张口得之。动脉应手。手少阳脉气所发。灸三壮。主寒热喘喝。目不能视。目眩头痛。螈 。耳中鸣若 者。风齿龋齿痛)。

   

   听宫

   (在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灸三壮。主耳聋填塞如无所闻。哝哝嘈嘈。若蝉鸣鸽鸣羊鸣。惊狂螈 。眩仆癫疾。喑不能言。沫出)。

   

   角孙

   (在耳郭中间上。开口有空是也。灸三壮。主齿牙不可以嚼物。龋齿肿痛)。

   

    脉

   (一名资脉。在耳本鸡足青络。主小儿痫 。吐泄惊恐失精。视瞻不明。眵

   翳风

   (在耳后陷者中。按之引耳中痛。手足少阳太阳之会。灸三壮。主治聋僻。目不正。失欠。口不开。喑不能言)。

   

   天牖

   (在颈大筋外缺盆上。天容后。天柱前。完骨下发际上。手少阳脉气所发。

   壮。主肩痛寒热。气历适颈。大气暴聋。气啄瞀耳目不用。头颔痛泪出。洞鼻不知香臭。风眩喉痹。三焦病者。腹气满。少腹尤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为水。留则为胀。 疟)。

   

   天容

   (在耳下曲颊后。手少阳脉气所发。灸三壮。主寒热。疝积气。胸痛不得息穷骨中痛。阳气大逆。上满于胸中。愤胀肩息。大气逆上。喘喝坐伏。病咽噎不得息。咳逆上气。唾沫。肩痛不可举。颈项痈肿不能言。耳聋嘈嘈无所闻。喉痹。瘿)。

   

   肩井

   (在肩上陷者中。缺盆上大骨前。手足少阳阳维之会。灸五壮。主肩背痹痛臂不举。寒热凄索)。

   

   天

   (在肩缺盆中上毖骨之际。陷者中。足少阳阳维之会。灸三壮。主肩背中痛引顶寒热。缺盆痛。汗不出。胸中热痛)。

   

   肩贞

   (在肩曲下两骨解间。肩 后陷者中。灸三壮。主寒热。项 适颈。耳鸣无所闻。引缺盆肩中热痛。手臂不举)。

   

   肩外俞

   (在肩胛上廉去脊三寸陷者中。灸三壮。主肩胛中痛。热而寒至肘)。

   

   肩中俞

   (在肩胛内廉。去脊二寸陷者中。灸三壮。主寒热厥。目不明。咳逆上气唾血之证候)。

   

   曲垣

   (在肩中央。曲胛陷者中。按之痛应手。灸十壮。主治肩痛。周痹气)。

   

   缺盆

   (一名天盖。肩上横骨陷者中。灸三壮。主寒热历适颈。胸中满。有大气。

   缺盆中满。肿者死。外溃不死。肩引项臂不举。缺盆中痛。汗出喉痹。咳嗽)。

   

   颧

   (一名兑骨。在面鼽骨下廉陷者中。手少阳太阳之会。主口僻齿痛。面赤目赤目黄。口不能嚼。 肿唇痈)。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yg1147@outlook.com

中医书籍:普济方·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