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一子脉义 - 卷之五道集脉神章中 - 景岳全书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景岳全书

《景岳全书》- 卷之五道集脉神章中 - 通一子脉义

作者:张介宾 朝代:明 阅读数:23人阅读

   凡诊脉须知胃气,如经曰∶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又曰∶脉弱以滑,是有胃气。又曰∶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又曰∶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

   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而变见于气口。是可见谷气即胃气,胃气即元气也。夫元气之来,力和而缓;邪气之至,力强而峻。

   高阳生曰∶阿阿软若春杨柳,此是脾家脉四季。即胃气之谓也。故凡诊脉者,无论浮沉迟数,虽值诸病叠见,而但于邪脉中,得兼软滑徐和之象者,便是五脏中俱有胃气,病必无害也。何也?

   盖胃气者,正气也,病气者,邪气也,夫邪正不两立,一胜则一负,凡邪气胜则正气败,正气至则邪气退矣。若欲察病之进退吉凶者,但当以胃气为主。

   察之之法,如今日尚和缓,明日更弦急,知邪气之愈进,邪愈进则病愈甚矣;今日甚弦急,明日稍和缓,知胃气之渐至,胃气至则病渐轻矣。即如顷刻之间,初急后缓者,胃气之来也;初缓后急者,胃气之去也。此察邪正进退之法也。至于死生之兆,亦惟以胃气为主。夫胃气中和,旺于四季,故春脉微弦而和缓,夏脉微钩而和缓,秋脉微毛而和缓,冬脉微石而和缓,此胃气之常,即平人之脉也。若脉无胃气,即名真脏。脉见真脏,何以当死?盖人有元气,出自先天,即天气也,为精神之父。人有胃气,出乎后天,即地气也,为血气之母。其在后天,必本先天为主持;在先天,必赖后天为滋养,无所本者死,无所养者亦死。何从验之?如但弦、但钩、但毛、但石之类,皆真脏也,此以孤脏之气独见,而胃气不能相及,故当死也。且脾胃属土,脉本和缓,士惟畏木,脉则弦强。凡脉见弦急者,此为土败木贼,大非佳兆。若弦急之微者,尚可救疗,弦急之甚者,胃气其穷矣。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yg1147@outlook.com

中医书籍:景岳全书

上一节:通一子脉义

下一节:通一子脉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