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义 - 卷之十九明集杂证谟喘促 - 景岳全书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景岳全书

《景岳全书》- 卷之十九明集杂证谟喘促 - 经义

作者:张介宾 朝代:明 阅读数:28人阅读

   《至真要大论》曰∶诸气 郁,皆属于肺。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脉解篇》曰∶阳明所谓上喘而为水者,阴气下而复上,上则邪客于脏腑间,故为水也。少阴所谓呕咳上气喘者,阴气在下,阳气在上,诸阳气浮,无所根据从,故呕咳上气喘也。

   《阴阳别论》曰∶二阳之病发心脾,其传为息贲者,不治。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

   《大奇论》曰∶肺之雍,喘而两 满。

   《太阴阳明论》曰∶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入六腑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

   《痹论》曰∶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肺痹者,烦满喘而呕。淫气喘息,痹聚在肺。肠痹者,数饮而不得出,中气喘争。

   《阳明脉解篇》曰∶阳明厥则喘而惋,惋则恶人。帝曰∶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岐伯曰∶厥逆连脏则死,连经则生。

   《脉要精微论》曰∶肝脉,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

   《逆调论》曰∶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夫水者,循精液而流也。肾者水脏,主津液,主卧与喘也。

   《示从容论》曰∶喘咳者,是水气并阳明也。

   《玉机真藏论》曰∶秋脉不及,则令人喘,呼吸少气而咳,上气见血,下闻病音。

   《举痛论》曰∶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寒气客于冲脉,冲脉起于关元,随腹直上,寒气客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手矣。

   《刺禁论》曰∶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咳逆。

   《五邪篇》曰∶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咳动肩背。

   《缪刺论》曰∶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气满胸中,喘息而支 ,胸中热。

   《经脉别论》曰∶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度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太阳脏独至,厥喘虚气逆,是阴不足阳有余也。

   《平人气象论》曰∶颈脉动喘疾咳,曰水。

   《经脉篇》曰∶肺手太阴也,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肾足少阴也,是动则病饥不欲食,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

   《藏气法时论》曰∶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

   《调经论》曰∶气有余则喘咳上气,不足则息利少气。

   《水热穴论》曰∶故水病下为 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故肺为喘呼,肾为水肿,肺为逆不得卧。

   《热病篇》曰∶热病已得汗出,而脉尚躁,喘且复热,喘甚者死。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yg1147@outlook.com

中医书籍:景岳全书

上一节:论外备用方

下一节: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