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阵 - 卷之五十七宇集古方八阵 - 景岳全书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景岳全书

《景岳全书》- 卷之五十七宇集古方八阵 - 寒阵

作者:张介宾 朝代:明 阅读数:27人阅读

   

   黄连解毒汤

    亦名解毒汤。治火热狂躁烦心,口干舌燥,热之甚者,及吐下后热不解,脉洪喘急等证。

   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各等分)上每服五钱,水二钟,煎服。

   (仲景)

   白虎汤

    治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邪,宜用此以解内外之热,及一切中暑烦热,热结斑黄,狂躁大渴等证。

   石膏(一斤,碎)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 糯米(六合)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本方加苍术,即名苍术白虎汤。

   (仲景)

   白虎加人参汤

    此即人参白虎汤。亦名化斑汤。仲景法即于前白虎汤内加人参三两,用治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今近代止用人参二钱,石膏五钱,知母二钱,甘草一钱,糯米一撮,以治赤斑口燥烦躁,暑热脉虚等证。又河间名为人参石膏汤,用治膈消烦热,但分两加倍于今方。

   《活人》

   白虎加桂枝汤

    治疟但热不寒,及有汗者。

   知母 桂枝 甘草(炙) 粳米(各一钱) 石膏(一钱)上咀。水一钟半,煎八分,温服。

   (仲景)

   竹叶石膏汤

    治阳明汗多而渴,鼻衄,喜水,水入即吐,及暑热烦躁等证。

   石膏(一两) 竹叶(二十片) 半夏 甘草(各二钱) 麦冬 人参(各三钱) 粳米(一撮,此系今方,分两非仲景旧法)水二钟,姜三片,煎服。一方云∶石膏二钱,人参一钱,其他以降序之,用者当酌宜也。

   

   六味竹叶石膏汤

    治胃火盛而作渴。

   石膏( ,倍用之) 淡竹叶 桔梗 薄荷叶 木通 甘草(各一钱)水煎服。

   

   竹叶黄 汤

    治胃虚火盛作渴。

   淡竹叶(二钱) 人参 黄 生地黄 当归 川芎 麦冬 芍药 甘草 石膏( ) 黄芩(炒,各一钱)水煎服。按此方之用,当去川芎为善。外科仍有半夏。

   《宣明》

   桂苓甘露饮

    治阳暑发热烦躁,水道不利等证。

   滑石(飞,四两) 石膏 寒水石 白术(各二两) 茯苓 泽泻(各一两) 肉桂 猪苓(各五钱)甘草(二两,炙)上为末。每服三钱,温汤调下。

   (子和)

   桂苓甘露饮

    治证同前,脉虚而渴者当用此。

   滑石(一两)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石膏 寒水石 干葛 泽泻(各一两) 官桂 木香 藿香(各一钱)上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

   《千金》

   甘露饮

    治男妇小儿胃中客热,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龈肿烂,时出脓血,及脾胃受湿,瘀热在内,或醉饱多劳,湿热相搏,致生胆病,身面皆黄,或身热而肿,大小便不调。

   枇杷叶(拭去毛) 生地黄 熟地黄 天门冬 麦门冬 黄芩 石斛 茵陈 枳壳(各一钱)炙甘草(五分)上作一服,水二钟,煎七分,食后服。《本事方》无麦冬、茵陈,有山豆根、犀角屑,治口齿证大有神效。

   

   三黄石膏汤

    治疫疠大热而躁。

   石膏(生,三钱) 黄芩 黄柏 黄连(各二钱) 豆豉(半合) 麻黄(八分) 栀子(五枚,打碎)水二盏,煎一盏,连进三、四盏则愈。

   

   羌活升麻汤

    治暑月时行瘟热,病宜清热解毒,兼治内外者。

   羌活 升麻 葛根 人参 白芍药 黄芩(各一钱) 黄连 石膏 甘草 生地黄 知母(各七分)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温服。

   (东垣)

   普济消毒饮

    治疫疠憎寒壮热,头面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口干舌燥,俗云大头瘟病,诸药不效。元泰和二年,东垣制以济人,所活甚众,时人皆曰天方。

   黄芩(酒炒) 黄连(酒炒,各五钱) 人参(三钱) 橘红 玄参 生甘草 桔梗 柴胡(各二钱)薄荷叶 连翘 鼠粘子 板蓝根 马屁勃(各一钱) 白僵蚕(炒) 升麻(各七分)上为细末。半用汤调,时时服之;半用蜜丸噙化,服尽良愈。或加防风、川芎、当归、薄荷、细辛,水二钟,煎一钟,食远稍热服。如大便硬,加酒蒸大黄一、二钱以利之;或热肿甚者,以砭针刺出其血。

   

   芩连消毒饮

    治天行时疫,大头病发热恶寒,颈项肿,脉洪痰痹等证。

   柴胡 桔梗 羌活 防风 黄芩 黄连 连翘 枳壳 荆芥 白芷 川芎 射干 甘草水一钟半,姜三片,煎服。有痰者,加竹沥、姜汁调服;如秘结热甚者,先加大黄煎服,利二三行后,根据本方加人参、当归调理。

   (河间)

   六神通解散

    治发热头痛,脉洪身热无汗。《槌法》有川芎、羌活、细辛三味。

   麻黄 甘草(各一钱) 黄芩 苍术(各二钱) 石膏 滑石(各钱半) 豆豉(十粒)水二钟,加葱、姜同煮一钟,温服。

   (仲景)

   小陷胸汤

    治小结胸,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

   半夏(三钱) 黄连(钱半) 栝蒌仁(二钱,此非古数)上先以水二钟,煎栝蒌至一钟半,乃入二药同煎至八分,温服。原方用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栝蒌实一枚,水六升,如法煮二升,分三服。

   

   鸡子清饮

    治热病五、六日,壮热之甚,大便秘结,狂言欲走者。

   鸡子(二枚,取清) 芒硝(细研) 寒水石(细研,各二、三钱)上以用新汲水一盏调药末,次下鸡子清搅匀,分二服。按∶此法似不若以悉尼浆调二药服之更妙。

   (仲景)

   黄连阿胶汤

    治少阴伤寒,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

   黄连(四两) 黄芩(一两) 芍药(二两) 阿胶(三两) 鸡子黄(二枚)上以水五升,先煮前三味,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栀子仁汤

    治发热潮热,狂躁面赤咽痛。

   栀子 赤芍 大青 知母(各一钱) 升麻 柴胡 黄芩 石膏 杏仁 甘草(各二钱) 豆豉(百粒)水煎温服。一方无豆豉。又六味栀子仁汤在外科八。

   (仲景)

   栀子豆豉汤

    治伤寒烦热懊 。可为吐剂。

   栀子(十四枚,擘) 香豉(四合)上用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再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仲景)

   栀子浓朴汤

    治伤寒下后,余邪未清,心烦腹满,起卧不安者。

   栀子(十四枚,擘) 浓朴(四两,姜炙) 枳实(四两,炒)以上三味,用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止后服。

   (仲景)

   栀子干姜汤

    治伤寒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若病患旧有微溏者不可用。

   栀子(十四枚,擘) 干姜(三两)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仲景)

   栀子柏皮汤

    治伤寒身黄发热者。

   栀子(十五枚) 甘草(一两) 黄柏(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解瘟疫热毒

   瘟疫八、九日后,已经汗下不退,口渴咽干,欲饮水者,以蚯蚓粪名六一泥不拘多少,擂新汲水饮之,或用晚蚕砂亦可。其热甚者,用新青布以冷水浸过,略挤干,置患人胸上,以手按之良久,布热即易之,须臾,当汗出如水,或作战汗而解。夏月极热用此法,他时不可用。

   

   漏芦丹麻汤

    方在外科。治时毒头面红肿。

   

   黄连香薷饮

    方在和阵。治伤暑中热。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yg1147@outlook.com

中医书籍:景岳全书

上一节:散阵

下一节:寒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