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阵 - 卷之五十六宇集古方八阵 - 景岳全书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景岳全书

《景岳全书》- 卷之五十六宇集古方八阵 - 散阵

作者:张介宾 朝代:明 阅读数:19人阅读

   (仲景)

   麻黄汤

    治太阳经伤寒,发热无汗,恶寒及身痛。此峻逐阴邪之方也。

   麻黄 桂枝(各三两) 甘草(一两) 杏仁(七十个)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半,去 。温服八合,覆取微汗。

   

   麻黄加术汤

    治风湿。

   即前方加白术四两。

   (仲景)

   麻黄附子细辛汤

    治少阴伤寒,始得之,脉虽沉而反发热者,此阴分之表证也,宜此主之。并治寒气厥逆,头痛,脉沉细者。

   麻黄(去节) 细辛(各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切八片)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金匮》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治风湿一身尽痛,发热,日晡剧者。因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

   麻黄(去节,汤泡) 薏仁(各半两) 甘草(炙,一两) 杏仁(十个,去皮尖,炒)上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煮八分,温服取微汗,避风。

   (仲景)

   麻黄附子甘草汤

    治少阴伤寒,二、三日,无别证,用此微发其汗,并治风湿通身浮肿。

   麻黄(去节) 甘草(炙,各三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金匮》

   麻黄甘草汤

    治腰以上水肿者,宜此汗之。

   麻黄(半两) 甘草(二钱半)上咀。用水二钟,先煮麻黄三、四沸,去沫,入甘草,再煎至八分,食远热服取汗。有人患气喘,积久不瘥,遂成水肿,服此效。

   (仲景)

   大青龙汤

    治伤寒头痛发热,无汗而烦躁。

   麻黄(三钱) 桂枝 生姜(各一钱) 杏仁(五枚) 甘草(五分) 大枣(一枚,此非古数) 石膏(半鸡子大一块)水一钟半,煎分二服。

   (仲景)

   小青龙汤

    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呕哕而咳,发热,或渴,或利,或小水不利,小腹满而喘,并治肺经受寒,咳嗽喘急,宜服此以发散表邪。

   麻黄(去节) 桂枝 芍药 甘草 细辛 干姜(各三两) 半夏 五味(各半升)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按∶上方乃仲景古法,今当随证轻重,酌宜用之。

   (仲景)

   桂枝汤

    治太阳经伤风,发热,自汗,恶风。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上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食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一时许,令遍身微似有汗者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桂枝加黄 汤

    治黄胆脉浮者,当以汗解之。

   即前桂枝汤加黄 二两。

   

   桂枝加大黄汤

   即前桂枝汤内加大黄一两。

   

   栝蒌桂枝汤

    治 。

   即前桂枝汤加栝蒌根二两。

   (仲景)

   桂枝人参汤

    治太阳伤寒,表里不解,协热下利者。

   桂枝(去皮) 炙甘草(各四两) 白术 人参 干姜(各三两)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后纳桂枝,更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仲景)

   桂枝麻黄各半汤

    治太阳伤寒如疟状,发热恶寒,不能得汗,热多寒少而身痒者。

   桂枝(去皮) 麻黄(去节) 芍药 甘草(炙) 生姜(切,各一两) 大枣(四枚,擘) 杏仁(二十四个,汤浸,去皮尖)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

   

   桂枝附子汤

    方在热阵。治伤寒风湿身痛。

   

   桂枝甘草汤

    方在热阵。治过汗心悸。

   

   桂枝葛根汤

    方在痘疹。解散寒邪。

   (仲景)

   柴胡桂枝汤

    治伤寒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

   柴胡(四两) 桂枝(去皮) 人参 黄芩 芍药 生姜(各一两半) 甘草(炙,一两) 半夏(二合半) 大枣(六枚,擘)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

   (仲景)

   小柴胡汤

    治邪在肝胆半表半里之间,寒热往来,喜呕,或日晡发热,胁痛耳聋,郁怒 疟等证。

   柴胡(半斤) 半夏(半升) 人参 黄芩 生姜 甘草(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三两,温覆取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按∶上方乃汉时古数也,今方改用柴胡(二、三钱) 半夏 黄芩(各一、二钱) 人参(二、三钱) 甘草(五、七分)上加姜、枣,水煎服。

   (薛氏)

   加味小柴胡汤

    亦名柴胡栀子散。治乳母肝火发热,致儿为患,及风热生痰等证。

   即前方加丹皮、栀子。

   《良方》

   加味小柴胡汤

    治伤寒胁痛,及少阳厥阴热疟。

   即前方小柴胡汤加枳壳(面炒)、牡蛎粉加姜三片,枣二枚,水二钟,煎服。

   

   加减小柴胡汤

    治脉弦,寒热,腹中痛。

   即前小柴胡汤去黄芩,加芍药。

   加姜、枣,水煎服。

   

   柴胡石膏汤

    治少阳阳明外感挟火,头痛口干,身热恶寒拘急。

   柴胡(二钱) 石膏(三钱) 甘草(一钱)上用姜、水煎服。气虚者,加人参。

   

   大柴胡汤

    方在攻阵。治表证未除,里证又急,汗下兼行,宜此。

   

   柴平汤

    方在和阵。治湿疟一身尽痛。

   

   柴苓汤

    方在和阵。治身热烦渴泄泻。

   

   加减柴苓汤

    方在和阵。治诸疝。和肝肾,顺气除湿。

   (仲景)

   四逆散

    治阳气亢极,血脉不通,四肢厥逆,在臂胫之下者。若是阴证,则上过于肘,下过于膝,以此为辨,乃不当用此也。

   柴胡 芍药 甘草 枳壳(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日三服。嗽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悸者,加桂五分;腹痛,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浓煎韭白汤调服。

   (仲景)

   葛根汤

    治太阳伤寒,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及太阳阳明合病下利者。此即桂枝汤加麻黄、葛根也。

   葛根(四两) 麻黄(去节) 生姜(各三两) 桂(去皮) 芍药 甘草(炙,各二两) 大枣(十二枚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升麻葛根汤

    治伤寒阳明经证,目痛鼻干不眠,无汗恶寒发热,及小儿疮疹疫疠等证。

   升麻 葛根 芍药 甘草(各等分)水二钟,煎一钟,寒多,热服;热多,温服。

   

   柴葛解肌汤

    此《槌法》加减方。治足阳明证,目痛鼻干不眠,头疼,眼眶痛,脉微洪者。

   柴胡 干葛 甘草 黄芩 芍药 羌活 白芷 桔梗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槌法加石膏末一钱煎之,热服。本经无汗恶寒者去黄芩,冬月,加麻黄;他时,加苏叶。

   

   葛根葱白汤

    治伤寒已汗未汗,头痛。

   葛根 芍药 川芎 知母(各二钱) 生姜(二钱) 葱白(五寸)水二钟,煎一钟服。

   

   连须葱白汤

    治伤寒已汗未汗,头痛如破。

   连须葱白(切,半片) 生姜(二两)水三钟,煎一钟半,分二服。

   《局方》

   参苏饮

    治四时感冒伤寒,头痛发热,恶寒无汗,及伤风咳嗽声重,涕唾稠粘,潮热往来。此药解肌宽中,孕妇伤寒、痘疹并治。

   人参 苏叶 干葛 前胡 陈皮 枳壳 半夏 茯苓(各八分) 木香 桔梗 甘草(各五分)水二钟,姜五片,枣一枚,煎八分,热服。

   

   加减参苏饮

    方在痘疹。治痘疹初热见点,解利之药。

   

   败毒散

    亦名人参败毒散。治四时伤寒瘟疫,憎寒壮热,风湿风眩项强,身体疼痛,不问老少皆可服。或岭南烟瘴之地,疫疠时行,或处卑湿,香港脚痿弱等证,此药不可缺,日三服,以效为度。

   人参 茯苓 枳壳 甘草 川芎 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桔梗(各等分)水一钟半,姜三片,煎服;或为细末,沸汤点服。

   

   加味败毒散

    方在外科。解利足三阳热毒,寒热如疟。

   

   荆防败毒散

    方在痘疹。发散痘疹俱可用。

   《局方》

   五积散

    治感冒寒邪,头疼身痛,项背拘急,恶寒呕吐,肚腹疼痛,及寒湿客于经络,腰脚骨髓酸痛,及痘疮寒胜等证。

   当归 麻黄 苍术 陈皮(各一钱) 浓朴(制) 干姜(炮) 芍药 枳壳(各八分) 半夏(炮)白芷(各七分) 桔梗 炙甘草 茯苓 肉桂 人参(各五分) 川芎(四分)水二钟,姜三片,葱白三茎,煎八分,不拘时服。

   又歌曰∶痢后遍生脚痛风,《局方》五积自能攻。

   就中或却麻黄去,酒煮多多服见功。

   

   十神汤

    治时气瘟疫,感冒风寒,发热憎寒,头痛咳嗽无汗。此药不拘阴阳两感,一切发散宜此。

   紫苏 干葛 升麻 芍药(各一钱) 麻黄 川芎 甘草(各八分) 白芷 陈皮 香附(各六分)水二钟,姜三片,煎服。

   (东垣)

   升阳散火汤

    治胃虚血虚,因寒邪郁遏阳气,以致肌表俱热如火,扪之烙手。此火郁发之之剂也。

   升麻 葛根 羌活 独活 芍药 人参(各五分) 防风 炙甘草(各三分) 生甘草(二分) 柴胡(八分)水一钟半,加生姜三片,煎服。忌生冷。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yg1147@outlook.com

中医书籍:景岳全书

上一节:攻阵

下一节:散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