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义 - 卷之三十一贯集杂证谟湿证 - 景岳全书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景岳全书

《景岳全书》- 卷之三十一贯集杂证谟湿证 - 经义

作者:张介宾 朝代:明 阅读数:25人阅读

   《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痉项强,皆属于湿,太阴司天,其化以湿。湿气大来,土之胜也,寒水受邪,肾病生焉。风气大来,木之胜也,土湿受邪,脾病生焉。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生气通天论》曰∶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 短,小筋弛长。 短为拘,弛长为痿。汗出见湿,乃生痤痱。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

   《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湿气胜者,为着痹也。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湿甚也。阳气少,阴气盛,两气相感,故汗出而濡也。

   《百病始生篇》曰∶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

   《邪气脏腑病形篇》曰∶身半以上者,邪中之也;身半以下者,湿中之也。

   《太阴阳明论》曰∶故阳受风气,阴受湿气。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调经论》曰∶寒湿之中人也,皮肤不收,肌肉坚紧,营血泣,卫气去,故曰虚。虚者,聂辟气不足,按之则气足以温之,故快然而不痛。

   《刺志论》曰∶谷入多而气少者,得之有所脱血,湿居下也。

   《脏气法时论》曰∶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禁湿地濡衣。

   《宣明五气篇》曰∶脾恶湿。

   《五癃津液别篇》曰∶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流于膀胱,则为溺与气。

   《阴阳应象大论》曰∶湿胜则濡泻。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

   《九宫八风篇》曰∶两实一虚,犯其两湿之地,则为痿。

   《五常政大论》曰∶敦阜之纪,大雨时行,湿气乃用。太阳司天,湿气变物。太阴司天,湿气下临。

   《六元正纪大论》曰∶辰戌年,太阳司天之政,水土合德。寒湿之气,持于气交,民病寒湿,发肌肉萎,足萎不收,濡泻,血溢。丑未年,太阴司天之政,湿寒合德,黄黑埃昏。

   民病寒湿,腹满,身 愤, 肿。太阴所至为湿生,终为注雨。

   《痿论》曰∶肉痿者,得之湿地也。

   《脉要精微论》曰∶中盛藏满,气胜伤恐者,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

   《五营运大论》曰∶湿伤肉,风胜湿。

   《通评虚实论》曰∶ 跛,寒风湿之病也。

   《五色篇》曰∶厥逆者,寒湿之起也。

   《长刺节论》曰∶肌肤尽痛,名曰肌痹,伤于寒湿。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yg1147@outlook.com

中医书籍:景岳全书

上一节:论外备用方

下一节: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