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伤寒论方解 - 【下篇】荣卫坏入太阴脾脏方
【四逆汤桂枝汤(方见前)】荣卫表病只宜解汗,若不汗解,而误下之,下伤太阴脾脏,而泻利不止,却又有荣卫之身体疼痛表证。虽有表证,不可治表,当急救里,宜四逆汤以温太阴,然后用桂枝汤以解表也。
【新加汤】桂枝 、芍药 、炙草 、生姜 、大枣、 人参。
发汗之后,身痛而脉沉迟。发汗伤损中气,故脉沉迟。发汗伤津,津亏不能养木,木枯风动,故身痛。桂枝白芍养木息风,草枣补中,加芍药润木枯,加生姜行经脉,加人参补中气而生津液。
【附: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四两, 甘草二两(炙),人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四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五苓散(方见前)】发汗之后,脉数烦渴。发汗伤及太阴,太阴湿起,阻格相火不能下降,故烦而渴。脉数者,虚也。故以五苓泄太阴之湿也。
若发汗后脉浮,小便不利而微热消渴。此渴亦太阴之湿也。微热脉浮,亦湿格相火也。故以五苓泄太阴之湿也。
若病在表,不发汗而以冷水噀之灌之,肉上粟起,欲饮而反不渴。亦太阴湿溢于皮肤,亦宜五苓泄太阴之湿也。
【文蛤散】文蛤。
文蛤善入太阴而去皮毛之水湿也。
【附:文蛤散方】 文蛤五两。
上一味,杵为散。以沸汤五合,和服方寸匕。
【白散】桔梗、 贝母、 巴豆。
痰实结在胸间,巴豆桔梗贝母破痰实也。此方乃结胸之方,应移在下文结胸条后,此处系荣卫坏入太阴之经病也。
【附:三物小白散方】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贝母三分 。
上三味,为散;内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
【三物小陷胸汤】黄连、 半夏、 栝蒌实。
痰实有寒热之分。白散所治为寒痰。此方所治为热痰。黄连、半夏、栝蒌清扫热痰也。此方应移下文痞证后。
【附:小陷胸汤方】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栝蒌实大者一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蒌,取三升,去滓;去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桂枝去桂加白术茯苓汤】芍药 、炙草、 生姜、 大枣、 茯苓 、白术。 头项强痛,有因荣卫不和者,有因湿气郁阻者。小便不利,湿也。湿阻胆经下降之路,故心下满痛,而发微热。宜桂枝汤去桂枝之调荣卫,加白术、茯苓以去湿,仍用芍药降胆经,炙草姜枣补中气也。
【附: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生姜(切), 白术茯苓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本云:桂枝汤,今去桂加茯苓、白术。
【厚朴姜夏参甘汤】厚朴 、生姜、 半夏、 炙草、 人参。
发汗伤中,脾家阴湿已起,故腹胀满。参、草补中,厚朴、生姜、半夏温散阴湿也。
【附: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厚朴半斤(炙,去皮),生姜半斤(切),半夏半升(洗),甘草二两(炙),人参一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汤内加厚朴、杏仁。
表病攻里,故表病不解而加喘满。桂枝汤解表,加杏仁、厚朴温降肺胃以消太阴之喘满也。
【附: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芍药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厚朴二两 (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上一节:【中篇】少阳胆经与荣卫同病方
下一节:【下篇】荣卫坏伤中气方中复木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