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伤消渴小便不利淋 - 金匮方解篇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金匮方解篇 - 内伤消渴小便不利淋

作者:彭子益 朝代:清末民初 阅读数:29人阅读

   白虎加人参汤。

   生石膏八钱 ,粳米四钱, 知母四钱 ,炙甘草三钱, 人参四钱。

   治消渴能饮水,口干舌燥者。 消渴之病,风燥伤津。所饮之水,被风消去。津伤则燥。故虽饮而口仍干舌仍燥。石膏、知母粳米甘草清燥以保津,人参补气以生津也。凡用石膏之病,脉必实而不虚也。

   五苓散(方见前)。

   治消渴饮水,水入即吐者。

   饮水仍吐,是水逆于上,不能下行。茯苓猪苓泽泻白术以去水,桂枝达木气以行小便也。又治伤寒,脉浮,微热,消渴,未发汗,小便不利者。伤寒未得汗解,水湿阻格荣卫,故消渴,脉浮发热,小便不利。五苓散泄去水湿,荣卫得通,故汗出而愈。

   文蛤散 。

   文蛤。

   治消渴饮水不止者。

   饮水而吐出为水逆,饮水不止为内湿。文蛤性涩,除湿润肺也。内湿而饮水,湿阻相火下降之路,相火灼金也。

   猪苓汤。

   猪苓、 茯苓 、滑石 各三钱, 泽泻钱半, 阿胶三钱。

   治消渴,脉浮,发热,小便不利者。

   湿盛风生,则脉浮发热。二苓滑泄以去湿,阿胶以清风也。五苓散性刚,猪苓汤性柔,猪苓汤证,脉有刚象。

   肾气丸(方见前)。

   治消渴小便多者。 木气失根,疏泄妄行,故小便多。肾气丸补水与补水中之阳,木气得根故愈。

   栝蒌瞿麦丸 。

   茯苓 、薯蓣 、栝蒌 各四钱 ,附子二钱。

   治小便不利而渴者。 上有燥热则渴,下有湿寒则小便不利。瞿麦栝蒌清上,附子温下,茯苓薯蓣除湿也。此脉心存涩而尺微,右尺必较左尺更微也。

   蒲黄散。

   蒲灰五钱 ,滑石五钱。

   茯苓戎盐汤。

   茯苓三钱, 戎盐三钱, 白术三钱, 戎盐即青盐。

   滑石白鱼散滑石五钱 白鱼一两 乱发灰一钱治小便不利者。 均除湿之法。蒲灰滑石湿热之法,戎盐湿寒之法,白鱼乱发灰开窍利水之法。

   

上一节:内伤奔豚

下一节:内伤水气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