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伤呕吐哕下利 - 金匮方解篇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金匮方解篇 - 内伤呕吐哕下利

作者:彭子益 朝代:清末民初 阅读数:32人阅读

   大半夏汤。

   半夏六钱, 白蜜五钱, 人参三钱。

   分量系普通常用分量。治胃反呕吐者。

   饮食入胃,原样吐出,名曰胃反。此病肛门干燥,屎若羊矢,中气虚津液少,大便不下,升降停顿,是以胃反。半夏降胃,人参补中生津,白蜜润肠。大便润下,中气旋转,胃反乃愈也。此病属胃,吐多呕少。

   呕有声无物,吐有物无声,吐乃胃经之逆,呕乃胆经之逆也。此病以吐为主。

   茯苓泽泻汤。

   茯苓四钱, 泽泻二钱, 白术三钱, 桂枝二钱, 生姜四钱 ,炙甘草二钱。

   治胃反,吐而渴,能饮水者。

   此吐乃水湿阻格,胃气不降之故。苓泽白术以泄水湿,生姜炙草降胃止呕,桂枝达木气以行小便也。水湿阻格反渴能饮,相火不降伤灼肺津之故。然既有停水,所饮之水,仍然吐出也。

   四逆汤。

   炙草二钱, 干姜一钱半, 附片三钱。

   治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手足厥者。

   呕而脉弱,阳尽于上。小便过多,阴尽于下。阳虚身热,阳越于外。四肢秉气于脾胃,身热肢厥,阳将亡矣。干姜炙草补中土之阳,附子补肾家之阳也。

   小半夏汤。

   生姜四钱, 半夏四钱。

   治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半夏生姜,降胃止吐也。

   小柴胡汤。

   柴胡四钱 ,黄芩三钱, 半夏三钱 ,人参三钱, 炙甘草三钱, 生姜三钱, 大枣四钱。

   治呕而发热者。

   呕为胆经之逆,小柴胡汤和少阳升降之气,以降胆经也。胆逆者胃气必逆,胆胃逆者,中气必虚。胆经逆相火不降而中虚,故发热。

   半夏泻心汤。

   半夏六钱, 黄芩三钱 ,黄连一钱, 干姜三钱, 人参三钱, 炙草三钱, 大枣六钱。

   治呕而肠鸣,心下痞者。

   胆经相火,生热上逆则呕。火逆于上,中气虚寒则痞。火逆中寒,升降停滞,水走肠间则肠鸣。干姜炙草人参大枣温中寒补中虚,连芩降相火,半夏降逆气也。

   吴茱萸汤。

   吴茱萸二钱, 人参三钱 ,生姜六钱 ,大枣六钱。

   治呕而胸满者。

   呕而胸满,中虚胃寒而胆逆也。人参大枣补中,生姜吴茱萸温寒而降胆胃也。吴茱萸温胃,最益肝胆,最润木气。与干姜专温燥中土有别。如非胆胃寒证,误用萸杀人。 又治干呕吐涎沫头痛者。此头痛,乃头顶痛。乃胆经上逆之故。中气虚寒,胆胃寒逆,故此汤主之。吐涎沫胃寒也。

   半夏干姜汤 。

   半夏干姜各等分,每服各一钱。

   治干呕吐涎沫者。

   此胃气湿寒,干姜半夏温寒除湿,温中降胃也。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黄芩三钱 ,芍药一钱 ,大枣六钱, 炙草三钱 ,半夏六钱, 生姜三钱。

   治干呕而利者。

   此利乃木热疏泄之利。芩芍清木热,草枣补中,姜夏降胃止呕也。胆木逆于上,肝木陷于下,中气大伤,草枣补中此方要药。

   生姜半夏汤。

   即小半夏汤分量不同,半夏四钱生姜八钱取汁。

   治病人胸中似喘非喘,似呕非呕,似哕非哕,心中愦愦然无可奈何者。

   胃气上逆,浊瘀填塞,故现诸证。姜夏温中降胃也。

   橘皮汤 。

   橘皮四钱 ,生姜八钱。

   治干呕哕,手足逆冷者。肺气阻滞,故手足逆冷。

   胃寒上逆,故干呕而哕。橘皮降肺气,生姜温降胃寒也。哕者,似呕非呕,俗所谓恶心是也。

   橘皮竹茹汤。

   橘皮六钱 ,竹茹六钱 ,生姜八钱 ,人参三钱, 甘草五钱, 大枣八钱。

   治哕逆者。

   哕逆之病,乃肺气与胃气不降。橘皮竹茹专降肺逆,生姜治胃逆,参枣甘草补中气以降肺胃也。吐属于胃,呕属于胆,哕属于肺,皆由中虚。中气乃诸经升降之轴心也。病久之人,胃气将绝,亦有哕者。

   通脉四逆汤。

   炙草一钱半 ,干姜三钱 ,附子三钱 ,即四逆汤加干姜。

   治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

   汗出而肢冷,此里阳将亡。下利见之,宜速用四逆汤加重干姜以温补中气以回阳也。中气为诸脉之根本,故加温补中气之药。下利有寒热之别。用姜附乃寒利,用连芩乃热利。

   诃藜勒散。

   诃藜勒十枚,煨为散和粥食。

   治气利者。

   木气为湿所滞,故下利而放屁。诃藜勒行滞达木也。

   紫参汤。

   紫参八钱, 炙草三钱。

   治下利肺痛者。

   大肠金气陷于下则利,肺金之气逆于上则痛。下陷上逆,中气之虚,甘草补中,紫参理金气之滞,以复升降也。

   栀子香豉汤。

   栀子香豉各四钱。

   治下利后心烦,按之心下濡者。

   下利不应上烦。今利止而烦,乃利止阳复。阳复生热。热生而心下按之濡,乃虚烦也。当用栀子以清虚热,豆豉宣滞和中以去濡也。

   小承气汤。

   大黄四钱 ,枳实三钱, 厚朴二钱。

   治下利谵语者。

   下利谵语是胃中有燥屎。小承气汤下其燥屎,肠胃气和则利止也。

   大承气汤。

   大黄四钱, 枳实四钱, 厚朴八钱, 芒硝二钱。

   治下利心坚者。

   胃土燥实,则心下自坚。大承气汤下燥实也。燥热结实于中,则稀水旁流故下利也。又治下利脉迟滑实者。迟乃不数之意。气虚则脉数,气实则脉不数。滑实者,如鼎水沸腾,重按有力。下利见此,乃肠胃燥实。大承气下其燥实也。又治下利脉反滑,当又所去者。宿食结在肠胃,则下利而脉滑。大承气下去宿食,则利止也。又治下利已瘥,至其年月日时发者。人身一小宇宙。至其年月日时,病仍复发,是有老积。大承气下其老积也。

   白头翁汤。

   白头翁三钱, 黄柏三钱 ,黄连三钱 ,秦皮三钱。

   治热利下重者。

   下利而渴,湿热之利。湿热伤肝木之阴,木气升不上来,故下重也。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清肝木之湿热也。

   桃花汤。

   干姜二钱, 粳米三钱, 赤石脂一两六钱。

   治下利便脓血者。

   中寒下利,肠中脂膏下脱,则便脓血。干姜温中寒,赤石脂固滑脱。粳米补脂膏也。此与白头翁汤证,为对待之法。干姜证则不渴也。脓血系红色。

   

上一节:导言

下一节:内伤腹满寒疝宿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