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湿病方 - 伤寒论方解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伤寒论方解 - 【下篇】湿病方

作者:彭子益 朝代:清末民初 阅读数:30人阅读

   桂枝附子汤。

   桂枝、 炙草、 生姜 、大枣 、附子。

   风湿相搏,身体烦痛,不能自转侧,脉浮虚而涩。此风湿亦本身之风湿也。风湿入于荣卫,故身痛而脉浮虚,宜用桂枝汤去芍药之收敛以和荣卫,脉涩为无阳,宜用附子补阳以散风湿。不呕为无胆胃之热逆,不渴为内寒之证据。故主此汤。

   附: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二两(炙)。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炙草、 生姜、 大枣 、附子、 白术。

   桂枝附子汤证,而小便利大便硬。此津液大伤,湿气不去,宜于桂枝附子汤去桂枝之疏泄小便,加白术以培土气之津液。因津液即是湿气,湿气即是津液,去湿必须养津,而后湿去。湿气之去,全要气行,津伤则气不行,湿气故不能去也。

   附:去桂加白术汤方。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白术四两, 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两升,去滓,分温三服。初一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耳,法当加桂四两。此本一方二法:以大便硬、小便自利,去桂也;以大便不硬、小便不利,当加桂。附子三枚,恐多也。虚弱家及产妇,宜减服之。

   甘草附子汤。

   炙草、 附子、 白术、 桂枝。

   风湿相搏,骨节烦痛,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恶风汗出,表阳虚也。短气,中气虚也。小便不利,木气虚也。骨节痛,身微肿,湿也。附子白术补阳除湿,桂枝固表疏木,炙草补中气也。以上三方,乃治湿病之大法也。

   附:甘草附子汤方。

   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破),白术二两, 桂枝四两(去皮)。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取得微汗则解。能食汗止复烦者,将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