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太阴脾脏热证方 - 伤寒论方解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伤寒论方解 - 【下篇】太阴脾脏热证方

作者:彭子益 朝代:清末民初 阅读数:28人阅读

   黄连汤。

   黄连、 干姜、 人参、 炙草、 大枣、 半夏 、桂枝。

   腹中痛,欲呕吐。欲呕吐为胸中有热,腹中痛为胃中有寒。上热中寒中气之虚。黄连清热,干姜温寒,参枣炙草补中气,半夏降胃阴以收热,桂枝达肝阳以散寒,寒热不调,故名邪气。

   栀子柏皮汤。

   栀子、 炙草、 柏皮。

   脾湿夹热则发黄。栀子柏皮清热以行湿,炙草补中以培土也。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 连翘、 杏仁、 炙草、 生姜、 大枣、 赤小豆、 生梓白皮 。

   黄病乃瘀热在里。热瘀之由,由于汗孔不开,尿道不利,中气不足。麻黄杏仁开汗孔,连翘赤小豆利尿道,炙草姜枣补中气,生梓白皮清瘀热也。此赤小豆是红饭豆,乃食品无毒。不是半红半黑之赤小豆。

   茵陈蒿汤。

   茵陈蒿、 栀子、 大黄。

   黄病而至腹满,小便不利,乃湿热结聚之实证。大黄下结聚,栀子茵陈清湿热也。大阴阴湿,小便不利,不可下之。惟湿热结聚之小便不利,非下去湿热之结聚,小便不能利也。

   桂枝加芍药汤。

   于桂枝汤加重芍药 。

   太阴脏病,无满痛者。其满而痛,乃湿热阻遏木气,木气结聚之故。于桂枝汤加重芍药,以泻木气之结聚也。

   桂枝加大黄汤。

   于桂枝加芍药汤内加大黄。

   如腹满而痛至于大痛实痛,此木邪结聚已深,须于桂枝加芍药汤中加大黄以重泻木气。太阴土气病则阴寒,大黄泻木气之结,非泻大阴也。桂枝汤乃调和木气之第一方,其中炙草姜枣调中气生津液,尤为调和木气要药,故攻泻木气,宜用此汤加芍药大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