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纲目》- 卷之十八心小肠部痈疽 - 肿疡
〔世〕围药。
南星 草乌 黄柏 白芨(各二两) 五倍子(一两,炒)上为末,调如糊,随血围匝如墙壁,可移险处于不险处,如神。
敷药∶白蔹 白芷 南星 白芨 贝母(各等分)上为末,水调敷,外用围药束定,内用敷药提起,制之有理。
〔《药性论》〕甘蕉根,捣敷一切痈肿上,干即更敷,无不瘥者。
〔梅〕治痈疽发背,或发乳房,初起微赤,不急治之,即死,速消方。捣苎根敷之,数易效。
〔《济》〕诸疮肿痛不可忍者。以葵花根去黑皮,捣烂。若稠,点井花水少许,若不稠不须用水,以纸摊如膏药贴之,立效。(《经验方》用蜀葵敷之,亦妙。)〔世〕又方 芙蓉叶捣烂敷之,立效。晒干为末,水调敷亦妙。发背,蜗牛百个活者,置净瓶内,新汲水一盏,浸瓶中封闭,自晚至晓,其水如涎,取水将真蛤粉不拘多少调之,刷疮上效。
〔丹〕治背痈与疖,久年烟壁土、黄柏等分,细末,生姜汁捏成膏,敷之。夏以茅香汤下一二钱,妙。(《经验》)〔《本》〕治痈疽,止痛拔毒,七宝散。干荷叶心当中如钱片,不计多少,为粗末,每用三匙,水二盏慢火煎至一碗半,放温淋洗,干以太白膏敷之。
太白膏寒水石飞,用腊月猪脂调成膏,随疮大小,用薄纸摊贴之。
敛疮内消方黄明胶一两,水半升,熔消了,入黄丹一两,再煮三五沸,又放温冷,以鸡毛扫在疮口上。
如未成,即涂肿处自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