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惑续法 - 卷之三十二伤寒部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 医学纲目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纲目

《医学纲目》- 卷之三十二伤寒部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 狐惑续法

作者:楼英 朝代:明 阅读数:4人阅读

   一妇人狐惑声嗄,多眠,目不闭,恶闻食臭,不省人事,半月后又手足拘强,脉数而微细。先与竹沥、姜汁一盏服之,忽胸中有汗,腹鸣,即目闭省人事,遂用参、术、归、陈入竹沥、姜汁饮之,五六帖而愈。

   〔《活》〕狐惑伤寒与湿 皆虫证,初得状如伤寒,或因伤寒变成此疾。大抵伤寒腹内热,食少,肠胃空虚,三虫行作求食,蚀人五脏及下部,为 虫病。其候齿无色,舌上尽白,甚者唇黑有疮,四肢沉重,忽忽喜眠,虫蚀其肛,烂见五脏则死。当数看其上下唇,上唇有疮,虫蚀其脏,下唇有疮,虫蚀其肛,杀人甚急,多因下痢而得,治 桃仁汤、黄连犀角汤、雄黄锐散主之。

   治 桃仁汤生艾 桃仁(去皮尖,炒,双仁不用) 槐花子(碎。各一两) 大枣(十五个,去核)上水二盏,煎至一盏半,分三服。

   黄连犀角汤 治伤寒及诸病之后,内有 出下部者。

   黄连(半两) 犀角(一两) 乌梅(七个) 没药(一分)上水二大盏半,煎至一盏半,分三服。

   雄黄锐散 治下部 疮。

   雄黄 苦参 青葙子 黄连(各二分) 桃仁(去皮尖,一分)上为散,以生艾捣汁为丸,如枣核大。绵裹纳下部,扁竹叶汁更佳。冬月无艾,只用散裹纳亦得。

   

中医书籍:医学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