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利 - 卷之二十二脾胃部呕吐膈气总论 - 医学纲目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纲目

《医学纲目》- 卷之二十二脾胃部呕吐膈气总论 - 吐利

作者:楼英 朝代:明 阅读数:3人阅读

   成无己云∶若止呕吐而利,《经》云谓之吐利是也。上吐下利,躁扰烦乱,乃谓之霍乱,其与但称吐利者有异也。盖暴于旦夕者为霍乱,可数日久者为吐利。今以暴为霍乱者,寓于伤寒吐利门,徐而日久者入此门。

   〔海〕上吐下泻不止当渴,而反不渴,脉微细而弱者,理中汤主之。(方见伤寒。)〔丹〕泄泻或呕吐。六一散,生姜汁汤调。

   丈夫因辛苦发热,腰脚痛,吐泻交作。

   白术 滑石 陈皮(各二钱) 木通 柴胡(钱半) 人参(一钱) 甘草(五分)〔《脉》〕心乘肝,必吐利。

   运气 吐利有二∶一曰风木。经云∶厥阴所至,为呕泄。又云∶木太过曰发生,发生之纪,上征则气逆,其病吐利是也。

   二曰寒水。经云;水太过曰流衍,流衍之纪,其动漂泄沃涌是也。(漂泄谓泄利,沃涌谓吐沫也。)咳呕腹痛且发泄,其脉绝,是逆也。(全文见诊生死。)〔仲〕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黄芩(三两) 甘草(炙,二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斤) 生姜(四两) 大枣(二十个)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黄芩汤 治干呕下利。

   黄芩(二两) 人参 干姜(各三两) 桂枝(一两) 大枣(十二个) 半夏(半两)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

   〔洁〕水煮金花丸 治有痰而泄痢不止,甚则呕而欲吐,利下而不能食,由风痰羁绊脾胃之间。

   半夏(一两,汤洗) 天南星(一两,洗) 天麻(半两) 寒水石(烧存性,一两) 雄黄(一钱半)白面(四两)上为末,滴水为丸,桐子大。每服百丸,先煎浆水沸,下药煮令浮为度,漉出,生姜汤下,食前。

   

中医书籍:医学纲目

上一节:呕吐虫

下一节:关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