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耳聋候 - 卷之二十九耳病诸候凡九论 - 诸病源候论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诸病源候论

《诸病源候论》- 卷之二十九耳病诸候凡九论 - 一、耳聋候

作者:巢元方 朝代:隋 阅读数:23人阅读

   肾为足少阴之经而藏精,气通于耳。耳,宗脉之所聚也。若精气调和,则肾脏强盛,耳闻五音。若劳伤血气,兼受风邪,损于肾脏而精脱,精脱者,则耳聋。然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络于耳者,其阴阳经气有相并时,并则有脏气逆,名之为厥,厥气相搏,入于耳之脉,则令聋。

   其肾病精脱耳聋者,候颊颧,其色黑。手少阳之脉动,而气厥逆,而耳聋者,其候耳内辉辉 也。手太阳厥而聋者,其候聋而耳纳气满。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云∶勿塞故井及水渎,令人耳聋目盲。

   《养生方·导引法》云∶坐地,交叉两脚,以两手从曲脚中入,低头叉手项上。治久寒不自温、耳不闻声。

   又云∶脚着项上,不息十二通。必愈大寒不觉暖热、久顽冷患、耳聋目眩。久行即成法,法身五六,不能变。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yg1147@outlook.com

中医书籍:诸病源候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