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承气汤方 - 卷三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 医宗金鉴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宗金鉴

《医宗金鉴》- 卷三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 小承气汤方

作者:吴谦 朝代:清 阅读数:24人阅读

   大黄四两 厚朴(炙)三两 枳实(炙)大者三枚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三服,得利则止。

   @@@下利,脉反弦,发热身汗者,自愈。

   【注】下利,脾病也。弦,肝脉也。脾病不当见弦脉,故曰脉反弦也。下利里病也,发热表证也,若发热身汗,则为表与里和,虽脉弦亦可自愈也。

   @@@下利,脉沉弦者下重,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注】沉主里,弦主急,下重后重也。下利脉沉弦者,故里急后重也。滞下之证,发热脉大则邪盛为未已也,脉微弱数者则邪衰,病当自止,虽发热不死也。由此可知脉大身热者死也。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注】此承上条以明治其也。下利脓血,里急后重,积热已深,故以白头翁汤大苦大寒;寒能胜热,苦能燥湿,湿热去,下重自除矣。

   【集注】程林曰:热利下重,则热迫于肠胃,非苦不足以坚下焦,非寒不足以除热,故加一「热」字,别以上之寒利。

   尤怡曰:此证湿热下注,故用白头翁,苦以除湿,寒以胜热也。

   

中医书籍:医宗金鉴

上一节:大承气汤方

下一节:白头翁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