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燥汤 -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 医宗金鉴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宗金鉴

《医宗金鉴》-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 清燥汤

作者:吴谦 朝代:清 阅读数:21人阅读

    治痿厥之病, 腰以下痿软不能动, 行走不正, 两足欹侧.黄连 黄柏 ( 酒炒 )  柴胡以上各一分 麦冬 当归身 生地 猪苓 炙甘草 神麴以上各二分 人参 白茯苓 升麻以上各三分 橘皮 白术 泽泻以上各五分 苍术一钱 黄耆一钱五分 五味九枚,右?? 咀, 如麻豆大, 水二盏半, 煎一盏, 去滓, 空心温服.【注】清暑益气汤与此方均治湿暑之剂: 清暑益气汤, 治暑盛于湿,暑伤气, 所以四肢困倦, 精神减少, 烦渴身热, 自汗脉虚, 故以补气为主, 清暑为兼, 稍佐去湿之品, 从令气也. 此方治湿盛于暑, 湿伤形,所以李杲曰: 六, 七月之间, 湿令大行, 子能令母实, 湿助热旺而刑燥金, 绝其寒水生化之源, 源绝则肾亏, 痿厥之病作矣. 故以清暑变为清燥, 佐泻热利湿之药, 从邪气也. 是方即清暑益气汤. 去葛根者, 以无暑外侵之肌热也. 加二苓者, 专去湿也. 加黄连, 生地,专泻热也. 二苓佐二术, 利水燥湿之力倍. 连, 地佐黄柏, 救金生水之功多. 中气益, 则阴火熄而肺清矣. 湿热除, 则燥金肃而水生矣.肺清水生, 则湿热痿厥之病, 未有不愈者也. 但此方药味, 性偏渗泻,若施之于冬春, 水竭髓枯骨痿, 或非湿热为病者, 反劫津液, 其病愈甚, 则为谬治矣.

中医书籍:医宗金鉴

上一节:清暑益气汤

下一节:白术附子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