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胎 - 卷四医宗金鉴三十七卷 - 医宗金鉴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宗金鉴

《医宗金鉴》- 卷四医宗金鉴三十七卷 - 舌胎

作者:吴谦 朝代:清 阅读数:19人阅读

   13.舌心外候本泽红, 红深赤色热为轻, 外红内紫为热重, 滑白寒表少阳经, 沉迟细紧脏寒结, 干薄气液两虚空, 黄黑胎润里热浅, 焦干刺裂热深明, 黑滑若与三阴见, 水来克火百无生.【注】舌者心之外候, 色应红泽为无病也. 若初感内外红深, 则为有热.外红内紫, 则为热甚. 舌胎滑白, 则为表寒. 其胎渐厚, 则为传少阳经也. 热者宜辛凉汗之, 寒者宜辛温汗之. 在少阳者为胸中有寒,丹田有热也, 小柴胡汤两解之. 胸中指表也, 浅也; 丹田指里也,深也, 非直指胸中丹田, 谓半里之热未成, 半表之寒犹在. 故舌白一证,有寒有热也. 若其胎滑厚与阴证脉同见, 乃脏虚寒结, 以理中加枳实温而开之. 若其胎干薄与阳证同见, 乃气虚液竭, 以白虎加人参清而补之. 若白胎渐变黄色, 此为去表入里, 其热尚浅, 表不罢者,宜三黄石膏汤; 己入里者, 凉膈散. 如焦干黑色, 或芒刺裂纹, 此为里热己深, 宜栀子金花汤, 兼满痛者, 大承气汤. 红, 火色也; 黑,水色也. 与三阳证见, 为热极反兼胜己之化, 清之下之, 尚可治也.若与三阴证见, 则为水来克火, 百无一生. 治者以生姜擦之, 其黑色稍退, 急用附子理中; 四逆辈救之可生.

中医书籍:医宗金鉴

上一节:渴证

下一节:胸胁满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