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方六首合一十一法 - 卷第一 - 外台秘要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外台秘要

《外台秘要》- 卷第一 - 千金方六首合一十一法

作者:王焘 朝代:唐·天宝十一年 阅读数:19人阅读

   千金治伤寒头痛项强四肢烦疼青膏方。

   当归 芎 吴茱萸 附子 乌头 莽草 蜀椒(各三两)。 白芷(三两)。

   上八味切,以醇苦酒渍再宿,以猪脂四斤缓火煎,候白芷色黄,绞去滓,以暖酒服枣核大三枚,日三服取汗,不知稍增,可服可摩,如初得伤寒一日,苦头痛背强,宜摩之佳。忌猪肉。

   又少阴病得病二三日,口燥咽干,急下之,宜承气汤。

   又少阴病,六七日,腹满不大便者,急下之,宜承气汤。

   又阳明证,其人善忘,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善忘,虽大便坚,反易色必黑宜抵当汤下之。

   又伤寒有热而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此为有血,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又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坚,小便不利者,此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宜抵当汤下之。

   又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体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 然汗出者,此为大便已坚,宜承气汤主之,若汗多而微发热恶寒为外未解,宜桂枝汤,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大便,可少与承气汤,微和其胃气,勿令致大下。

   又阳明病潮热微坚者,可与承气汤,不坚者勿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胃中有燥粪,欲知之法,可与小承气汤,若腹中转失气者为有燥粪,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者,此为但头坚后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欲饮水者即哕,其后发热者必复坚与小承气汤和之,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之。

   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重语也)。直视谵语喘满者死,若下利者亦死。

   又伤寒四五日,脉沉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谵语。

   承气汤方。

   枳实(陈者五枚炙)。 大黄(四两)。 芒硝(三合)。 浓朴(半斤)。

   上四味切,以水一斗,先煮二味,取五升,纳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也。

   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 浓朴(二两炙)。 枳实(大者三枚炙)。

   上三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若一服得利,谵语止,勿服之也。

   又抵当丸方。

   水蛭(二十枚熬)。 桃仁(二十枚去皮尖双仁)。 虻虫(二十枚去足翅熬)。 大黄(三两)。

   上四味末下筛合,分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顿服, 时当下血,不下仍须服之,取血下为效。

   又抵当汤方。

   水蛭(熬三十枚)。 桃仁(二十枚去皮)。 虻虫(去足翅熬三十枚)。 大黄(三两)。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不下更服。

   又疗伤寒头痛壮热百节疼痛汤方。

   柴胡 芍药 栀子仁(各四两)。 知母(四两)。 香豉(一升绵裹)。 石膏(八两碎)。 黄芩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苦热盛者,加大黄。(四两并出第十卷中)。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yg1147@outlook.com

中医书籍:外台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