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逆及厥逆饮咳方七首 - 卷第九 - 外台秘要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外台秘要

《外台秘要》- 卷第九 - 咳逆及厥逆饮咳方七首

作者:王焘 朝代:唐·天宝十一年 阅读数:18人阅读

   《病源》咳逆者,是咳嗽而气逆上也。气为阳,流行腑脏,宣发腠理,而气,肺之所主也。咳病由肺虚感微寒所成,寒搏于气,气不得宣胃,逆聚还肺,肺则胀满,气逆不下,故为咳逆。其状咳而胸满气逆,膊背痛,汗出,尻阴股膝 足皆痛也。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养生方·导引法》云,先以鼻纳气,乃闭口咳,还复以鼻纳气,咳则愈。向晨去枕,正偃卧,伸臂胫,瞑目闭口,无息,极胀腹两足,再息顷间吸,腹仰,两足倍拳,欲自微息定,复为之,春三夏五,秋七冬九,荡涤五脏,津润六腑。又云,还向反望侧望,不息七通。疗咳逆胸中病,寒热。(出第十四卷中)。

   《深师》疗咳嗽短气不得息,发热,胸苦满,不得饮食。五味子汤方。

   五味子(二两)。 桂心 甘草(炙)。 细辛(各一两)。 干姜(三两)。 紫菀(二两一方一两)。 大枣(二十枚擘)。 麻黄(二两去节)。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无干姜,生姜亦得。忌海藻、菘菜、生菜、生葱。(出第十八卷中)。

   《千金》竹皮汤 主咳逆下血不息方。

   生竹皮(三两)。 紫菀(二两)。 饴糖(一斤)。 生地黄(汁一升)。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忌芜荑。(《深师》同)。

   又疗大逆上气,喉咽不利,止逆下气。麦门冬汤主之方。

   麦门冬(二升去心)。 半夏(一升洗)。 人参 甘草(各二两炙)。 粳米(三合)。 大枣(十四枚)。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服半升,日三夜一。忌羊肉、饧、海藻、菘菜。(此本仲景《伤寒论》方,并出第十八卷中)。

   《古今录验》疗厥逆,脏气有余,寒气虚劳,忧气惊气,其人善悸,胸中或寒,上下无常,多悲伤,流四肢,脐四边,常有核,游肿,大便不利。游气汤方。

   浓朴(四两炙)。 人参 甘草(炙)。 牡蛎(各二两熬)。 茯苓(四两)。 桂心 半夏(各一两洗)。 栀子(四枚)。 生姜(八两)。 黄芩(三两)。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半,去滓,分服七合,日三夜再服。若腹痛,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良验。忌海藻、菘菜、生葱、羊肉、饧、醋物等。

   又疗咳逆上气丸方干姜(四两)。 桂心 款冬花(各一两)。 附子(四枚炮)。 五味子(二两)。 巴豆(六十枚老者三十枚,去皮、心,熬)。

   上六味,先捣上五味下筛,别捣巴豆如膏,纳药末,以蜜和丸如麻子。以一丸着牙上咀,常暮卧时服亦可,日三服。忌生葱、猪肉、芦笋。

   又小胡椒丸 疗寒冷咳逆,胸中有冷,咽中如有物状,吐之不出方。

   胡椒(五分)。 干姜(六分)。 款冬花(三分)。

   上三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大。米饮服三丸,日再服,以知为度。禁如前法。(并出第十九卷中)。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yg1147@outlook.com

中医书籍:外台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