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碱 - 卷三土部 - 本草述钩元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本草述钩元

《本草述钩元》- 卷三土部 - 石碱

作者:杨时泰 朝代:清 阅读数:20人阅读

   其状如石。类碱。故名。出山东济宁诸处。造法。采蒿蓼之属。开窖浸水。漉起。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每百斤入粉面二三斤。久则凝淀如石。连汁货之四方。浣衣发面。甚获利也。他处以灶灰淋浓汁。亦去垢发面。(濒湖)味辛苦。气温。微毒。去湿热。止心痛。消痰。磨积块。去食滞。洗涤垢腻。量虚实用。

   过服损人。(丹溪) 同锻石烂肌肉。溃痈疽瘰 。去瘀肉。点痣 疣赘痔核。神效。(濒湖)能消能降。肠胃中之垢腻能洗涤之。(类明) 消积破气。石碱三钱。山楂三两。阿魏五钱。

   半夏皂荚水制过一两。为末。以阿魏化醋。煮糊丸服。一切目疾。白碱拣去黑碎者。浓纸七层包。挂风处四十九日。取研极细。日日点之。痣 疣赘。花碱矿灰。以小麦秆灰汁煎二味。

   令干。等分为末。针刺破。水调点之。三日三上。即去。须新合乃效。虫牙疼痛。花碱填孔内。立止。

   阴湿之性。润下软坚。故于肠胃不宜。食之使人泄泻。作泻胃薄者忌之。(仲淳)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yg1147@outlook.com

中医书籍:本草述钩元

上一节:

下一节:金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