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述钩元》- 卷二十八鳞部 - 蛤蚧
生岭南山谷及城墙。或大树间。身长四五寸。背有细麟如蚕子。土黄色。尾与身等。
见人欲取之。多自啮断其尾。故用者须有尾。其力乃全。广西横州甚多。牝牡相呼累日。情洽乃交。相抱堕地。人往捕之。亦不知觉。以手分劈。虽死不开。乃用熟稿草细缠。蒸过曝干售之。此种专为房中药。其寻常捕者。不论雌雄。但可为杂药用。(海槎录)雄为蛤。皮粗)味咸。气平。有小毒。入手太阴足少阴经。主治久嗽肺劳传尸。肺痿咯血。定喘逆上气。
通之功纯)并治胸膈噎痛滤汁。
〔论〕 蛤蚧得金水之气。性味属阴。能补水之上源。故肺肾皆得所养。而劳热久咳之治。
夫且余证皆由治肺以及之者耳。
咳嗽由风寒外邪者。弗用。(仲淳)〔修治〕 其毒在眼。须去眼及甲上尾上腹上肉毛。炙令黄色。弗伤其尾。效在尾也。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yg1147@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