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 卷十八夷果部 - 本草述钩元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本草述钩元

《本草述钩元》- 卷十八夷果部 - 槟榔

作者:杨时泰 朝代:清 阅读数:18人阅读

   槟榔树初生。引茎直上。旁无枝柯。条从心生。顶端有叶如甘蕉。其实春生。出穗凡数百颗。五月成熟。剥去其皮。煮其肉而干之。皮皆筋丝。与大腹皮同。交州者甘。广州者一种与槟榔同状而小。味近苦甘。为山槟榔。(即 子)又一种似槟榔而大。味涩。核亦即大腹子也。

   味涩苦而辛。微甘。气温。气薄味浓。阳中微阴。降也。入手足阳明经。白者辛多散气。

   赤者便气如铁石行极而生长炎方。色白味涩。谓有金气。故其气前往。有右迁然于脾土最为亲切。(不远)槟榔得天之阳气。地之金味盛夏之火气耳。(仲淳)同草果枳实橘皮。治食疟。加三棱蓬术矾红红曲山楂麦芽。消一切坚硬肉食。及米面生冷诸下后重。同雷丸芜荑芦荟治寸白虫。同苍术草果青童便半盏。水一盏。煎汤调末二钱服。香港脚冲调下。日二。或入姜汁以其壳煎汁或茶饮。苏〔论〕 槟榔入口便涩。次苦。又次辛。最后微微有甘。虽涩不敌苦。而苦又不敌辛。

   以涩宜专气之必又土气虚者。忌之。下痢非后重不用。疟非山岚瘴气不用。凡病属阴阳两虚。若非肠胃壅滞。

   宿〔辨治〕 尖长有紫纹者名槟。力小。圆而矮者名榔。力大。取鸡心正稳中实如锦纹者佳。

   灰火中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yg1147@outlook.com

中医书籍:本草述钩元

上一节:龙眼肉

下一节:大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