鳢肠 - 卷九隰草部 - 本草述钩元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本草述钩元

《本草述钩元》- 卷九隰草部 - 鳢肠

作者:杨时泰 朝代:清 阅读数:19人阅读

   又名旱莲草。金陵草。下湿地处处有之。苗似旋复。而花白细者。鳢肠也。一种结房如莲者。乃小莲翘也。二种折其苗。皆有汁出。须臾而黑。

   

   草

   气味甘酸平。纯阴之草也。入肾入肝。亦入胃与大小肠。 益肾阴。乌髭发。治血痢。

   通小肠。疗溺血。及肾虚变为劳淋。敷疮止血排脓。 正禀北方坎水之气。故其汁元黑。古今变白之草。当以兹为胜。(仲淳) 肾主二便。肝亦司小便。此味入肾与肝而益阴。故治血变白布绞合和如莲草洗净。晾干。研青盐为末。将草铺于瓷钵内。一层盐。一层草。腌一七。沥草晒干。有余汁补竹日每频擦自验。 溺血。同车前草等分。杵取汁。每空心服三杯。

   钱。治肠风脏毒。下血不止。又用捣汁。冲极热酒饮。治痔漏疮发不过三服。 滋肾乌须。旱莲丸。旱莲草用汁晒半斤。生姜三斤取取汁晒半斤。细辛三两。破故纸一斤。面炒杜仲半斤。炒五加皮酒半斤。枸杞子四两。川芎四两。没药二两。为末。核桃仁去皮半斤每服五十丸。黄酒送下。

   〔论〕 旱莲多生下湿地。折其茎。出汁黑色。所禀阴气纯而且浓。又化为汁。以合于人身而乌之水盛也不利而阴血热则须发白。彼年逾壮而俱取以凉血热乎。惟百味先至六月。煎于日中者五。又合姜其不止用火制者。凡火不能胜上升。则须润而黑。六八以后。升令少。降令多。以精血药以防之。染掠亦非上策。又乌须亦必因证用药则犹剖腹而藏珠也。

   鲤肠阴寒性冷。虽善凉血。不益脾胃。病患脾胃虚败。及易溏泻者。勿轻与服。不用姜汁椒〔修治〕 取汁用姜汁和剂日中煎熬。此千金法。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yg1147@outlook.com

中医书籍:本草述钩元

上一节:虎杖

下一节: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