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卷九隰草部 - 本草述钩元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本草述钩元

《本草述钩元》- 卷九隰草部 - 蒲公英

作者:杨时泰 朝代:清 阅读数:15人阅读

   一名耩耨草。即黄花地丁。江之南北颇多。他处亦有。岭南绝无。小科布地。四散茎叶似苦苣。有细刺。断之有白汁。四时开黄花。如单菊而大。花罢飞絮中有子。落

   苗

   味甘微苦。气平寒。入足阳明。并入足厥阴少阴经。 化一切热毒。消恶肿结核疔肿。

   治妇人乳痈。擦牙乌须发。壮筋骨。解食毒。散滞气。 此草属土。得水之冲气。当是入肝入胃解热凉血之要药。妇人经行后。肝经主事。故主乳痈肿毒。并宜生啖之。(仲淳) 同忍贝有擦牙乌须发还少丹。甚言此草之功。取其能通肾也。故东垣谓为少阴本经君药。 还少丹(越王遇异人得此方)极能固齿牙。壮筋骨。生肾水。凡年未八十者。服之须发返黑。齿落更香附末五钱。腌一宿。分作二十团。用皮纸三四层裹扎定。六一泥固济。入灶内焙干。乃以武火 通红为度。冷定取出。去泥为末。早晚擦牙漱之。吐咽任便。久久方效。

   〔论〕 蒲公英味甘而微余苦。是甘平而兼有微寒者也。缪氏谓甘平之剂。能补肝肾。

   则入者。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yg1147@outlook.com

中医书籍:本草述钩元

上一节:鳢肠

下一节:大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