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仁 - 卷十四谷部 - 本草述钩元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本草述钩元

《本草述钩元》- 卷十四谷部 - 薏苡仁

作者:杨时泰 朝代:清 阅读数:17人阅读

   所在有之。茎高三四尺。叶如黍。开红白花。作穗。五六月结实青白色。形如稍长。八月采实。采根无时。今人通以九十月。采其实中仁。

   味甘淡。气微寒。阳中之阴。降也。入足太阴手太阴经。补脾益肺。除湿清热。下气和营。

   但受苟不肺痿痈脓。涕唾上气。疗胁痛。利肠胃。消水肿。治疝证及热淋。除干湿香港脚。久服轻身益气。入足太阴。能健脾养胃。入手太阴。能清肺利气。(能)心肺之药多用之。(颂)肺损咯血水煮足。

   痿厥。

   仁十伤。吐二升。

   麻黄三二两研热饮。夏碗。煨熟和〔论〕薏苡春生于平泽。气本微寒。至夏时又本水土之合德。而结为实。九十月采之。

   以火元气以于胃阳(伤气肺湿于味归矣原胃之即其渗利之味以行湿。惟是脾肺肾之气生。阴阳和而气行也。)抑除湿而即令脾阴足以和肺之阳。后令肺阴降以下。知此则功用可明。若泛与燥湿健乎。惟其除湿不如二术之助燥。其清热益中气要药。特味淡力缓。非合群以济。

   脾气不守。胃气不清。经气不为使。真脏可参金气为土用之义。薏苡多从天气以行降令也。又此味功在中气之湿。独无受不止于湿。如中气素虚。则六淫所侵固谓阴虚则无气也。是非病于中气之湿大筋 短也。(肝固血脏。而湿热乃血微寒者。乃清阴之和气。虽不可以治因寒转筋。脾虚无湿者。忌之。妊娠弗用。(仲淳)〔辨治〕咬之粘牙者真。水洗略炒。或以滚水泡湿。同糯米文火炒。米黄去米。清肺热者。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yg1147@outlook.com

中医书籍:本草述钩元

上一节:

下一节:罂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