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 - 卷十四谷部 - 本草述钩元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本草述钩元

《本草述钩元》- 卷十四谷部 - 粟

作者:杨时泰 朝代:清 阅读数:18人阅读

   古者粟为黍稷粱秫之总称。今之粟。古时但呼为粱。后人又专以粱之细者名粟。(粟即粱也。穗大而毛长粒粗者。为粱。穗小而毛短粒细者。为粟。(又)粟米即小米。味咸而淡。气微寒。主养肾气。去脾胃中热。治反胃益气。益丹田。补虚损。

   难化降胃火消化。汤饮不下。用粟米半升。杵粉水丸。梧子大七枚。煮熟。入少盐云。纳醋中吞之。得下便已。〔论〕粟之味咸而淡。在诸谷中。有水土合德之义。内经言脾宜食咸。盖谓脾合于肾之阴。

   由胃以归于肾乎。所云能养肾为胜。以其赋有阳气。则淡渗胃冷者。不宜多食。(藏器)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yg1147@outlook.com

中医书籍:本草述钩元

上一节:刀豆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