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方 - 卷之十一痹证门 - 古今医统大全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古今医统大全

《古今医统大全》- 卷之十一痹证门 - 药方

作者:徐春甫 朝代:明 阅读数:23人阅读

   茯苓汤 治肢体手足麻痹,多唾眩冒。

   赤茯苓 半夏(制) 橘红(各一钱) 枳实(麸炒) 桔梗 甘草(各五分)上水盏半,生姜七片,煎服。

   芎活汤 治水饮停留高,注入经络,背痛皆因脾土有亏,平日多饮水浆不能传化所致。

   川芎 独活 半夏 陈皮(去白) 茯苓 甘草(炙) 枳壳 白术(各一钱)上水二盏、姜七片,煎八分,半饥温服。

   茯苓丸 治痹痛,两臂不能举,左右时复转移,由伏痰饮在内,中脘停滞,脾气不行,上与气搏,四肢不用。

   茯苓(二两) 半夏(四两) 枳壳(麸炒,一两) 风化朴硝(三钱)上为末,姜汁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下。

   控涎丹 治人忽患胸背,手脚腰胯痛不可忍,连筋骨牵引钓痛,坐卧不宁,时时走易不定。意谓走注是风,用药、针、灸皆无效。又疑风毒欲结痈疽,乱以药敷,亦非也。

   此乃是痰涎伏在胸膈上下,变为此疾。或令人头痛不可举,或神意昏倦多睡,或饮食无味,痰唾稠粘。夜卧喉中如锯声,口角流涎,手脚重,腿冷痹,气脉不通。误认为瘫痪。

   亦非也。但以此药,不过数服,其病如失。

   甘遂 大戟 白芥子上等分为末,糊丸,食后临卧姜汤下五七丸或十丸,量人用。

   

中医书籍:古今医统大全

上一节:药方

下一节: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