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统大全》- 卷之三十七疟证门 - 药方
(《机要》)桂枝羌活汤 治疟处暑以前发,头项痛,脉浮恶风无汗。
桂枝 羌活 防风 甘草(各一钱)上咀,作一服,水盏半煎八分,温服。如吐,加半夏曲。
麻黄羌活汤 治前证,恶风无汗。
麻黄 羌活 防风 甘草(各一钱)煎如前式。
白芷汤 治疟热多寒少,身头痛,脉长。先以大柴胡汤下之,微利为度,后微热不尽者,当服白芷汤以尽其邪。
白芷(一钱) 知母(二钱) 石膏(四钱)上为粗未,水盏半煎八分,温服。
桂枝芍药汤 治疟疾寒热大作,不论先后。此太阳阳明合病也,谓之大争,寒热作则必战。经曰∶热战而动也。
发热则必泄汗。经曰∶汗出不愈,知内热也。阳盛阴虚之证,内实外虚,不治热久而传阴经也。此汤主之。
桂(一钱) 黄 石膏 芍药 知母(各三钱)上咀,水盏半煎服。
(《局方》)香薷饮 治伤暑发疟。
香薷(二钱) 浓朴 扁豆(炒。各一钱)上咀,水盏半、乌梅一个煎八分,临时入姜汁一匙温服。
五物香薷饮、香薷缩脾饮 并治暑疟。(方见暑门。)(《直指》)地龙丸 治瘴疟诸疟,大热烦躁。
生地龙(二条,研细)上入姜汁、薄荷汁、生蜜各少许,新汲水调下。热炽,加脑子少许。
(《良方》)茵陈 汤 治瘅疟发作有时,但热不寒,头痛不安,通身俱黑,大肠秘热,小便黄赤宜服此。
茵陈蒿 山栀子 柴胡 黄芩 桔梗 牡丹皮 贝母 荆芥穗 升麻 半夏 羌活 杏仁(去皮尖)独活 麻黄(去根节。各五钱) 细辛(一分)上咀,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三片,煎一沸,急泻出,临发热头痛,去渣热服不拘时。
但此疟止发热并初发时先壮热者可服。热多寒少,食后服此药。
(《良方》)大青饮 治瘅疟积热痰盛,寒少热多,烦躁引饮。
大青(一两,茎叶紫者是,不紫即是远志,不可用也。如无真者,以青黛代之) 大黄(醋炒)赤芍药 常山(炒) 龙胆草(去土) 甘草(炙,各三两)上捣筛,每服五钱,水盏半、姜三片,煎八分,温服。气盛热多宜服,若得利成热稍退则止。人素有虚痰,年四十以上者不可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