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统大全》- 卷之五十二消渴门 - 药方
桑椹∶治渴疾最效,桑椹熟时尽意食之。
牛乳∶治消渴,细细呷之,效。
萝卜汁∶时饮少许。
澡丝汤∶治渴神效,煮茧丝汤收贮入罐,密封罐口埋地中,任经数年。愈久愈好,遇渴疾取饮之顿效。家无蓄者,旋用丝绵煮汤服。
天花粉∶治消渴之圣药,大忌半夏,不宜发汗及利小水。
一方∶治消渴,用糯米二升,淘取泔水,随意饮之,渴止勿服。
一方∶治渴,用黄连一雨,水一碗煎半碗,顿服之立止。
一方∶用栝蒌三十斤,水一石煮取一斗半,去渣,以牛脂五合煎水尽,以暖酒先服如鸡子大,日二服,效。
一方∶用田螺五升,水一斗,浸经宿饮之,每日易。
《食医心镜》∶治上焦烦渴,和中补脾,利大肠,解酒毒,以甘蔗削去皮,截寸长,食后嚼之,止渴。
一方∶用淡豉煮汁,任性饮之。
一方∶治消渴,小便多,饮水无度,用雉鸡一只,去毛细切,合盐豆豉作羹,食之效。或煮烂,取汁二升饮之,并食肉,尤妙。
一方∶治渴不止,用白花鸽一只,去毛,以苏煮之,饮汁。
一方∶治热渴,以甜瓜去皮,食后徐徐吃之,煮皮作羹亦佳。
一方∶用冬瓜捣取汁饮之,或煨熟捣尤妙。
《经验方》∶治消渴,下元虚损。牛膝五两细锉,同生地黄汁五升,夜浸日曝,以汁尽为度,干为末,丸梧桐子大。空心温酒下三十丸,久服壮筋骨,驻颜黑发,津液自生。
《衍义》方∶用栝蒌实,九月十月取穣,以干葛粉拌,焙干,砂锅内慢火炒熟为度,研末,食后夜卧,以沸汤点二钱,大治肺燥热渴。
《济众方》∶乌梅肉二两,微炒,为末,每服二钱,水二盏煎一盏,入豆豉二百粒煎至半盏,临卧服。
济众独圣散∶治消渴,出子了萝卜二枚,净洗薄切,日干,为末,每服二钱,煮猪肉汁,澄清调下,食后并夜卧,日三服。
《圣惠方》∶治消渴,葛粉四两,先以水淘粟米半升、滤出,与葛粉同拌令匀,煮粥食之。
又方∶霜降后,取葵根皮一握,水一斗煮三升,服之,酒渴伤寒妙。
一方∶晚蚕砂为末,每服二钱,冷水调下。
《肘后方》∶治大渴,日饮水数斛,小便赤涩者。麻子一升,水三升,煮数沸,取汁饮之无限,日饮数升,效。
《道藏经》∶治消渴,用雄牛穿鼻横木烧炭,存性为末,酒调一钱,不拘时服。或挫,煎汤。
一方∶治消渴不止。大豆五升,粉草四雨,大黄一两半,锉,用水一桶,煮三五时,豆软,盛于盆中放冷,令病患食豆,渴饮汤汁,食尽未已,再煮,服如前,必愈。
《食医心镜》∶治消渴,凡饮粱米、陈粟米、麦米,煮粥饮食之为妙。
一方∶用花梨,多食之止渴,饮酒人甚佳,无病患不宜多食。
《本草》云∶治消渴,收百草头上露水饮之,瘥。
一方∶治消渴甚重者,取市上众人溺坑水一盏服,勿令患人知,不过三次瘥。
唐本注云∶消渴不止,小便急数,以羊肺一具,用小豆菜一把,煮熟,不拘时服之良。
一方∶止渴利小便,苦笋煮熟,任意食之。
崔元亮方∶治消渴,羸瘦,小便不禁,兔骨和大麦苗煮汁服,效。
经验方∶牛肉味甘平无毒,止消渴,安中益气养脾胃。牛肚醋煮和汁食之,主解消渴。牛脑子、牛乳,食之尤良。
一方∶用绿豆汁煮饮之,止消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