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方 - 卷之十六暑证门 - 古今医统大全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古今医统大全

《古今医统大全》- 卷之十六暑证门 - 药方

作者:徐春甫 朝代:明 阅读数:20人阅读

   缩脾饮解伏暑,除烦渴,消暑毒,止吐泻霍乱。

   白扁豆(炒) 干葛 甘草(各四两) 乌梅肉 砂仁 草果(各二两)上每服四钱,水煎冷服。

   冷香饮子 治伤暑 ,霍乱腹痛,烦躁,脉沉微或伏。

   附子(炮) 陈皮(各一钱) 草果 甘草(炙。各钱半)上水盏半,姜十片,煎八分,去渣,井水顿冷服。

   大顺散 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受湿,水谷不分,清浊相干,阴阳气逆,霍乱呕吐,脏腑不调。

   干姜 甘草(各五钱) 杏仁(去皮尖) 桂(去粗皮。各二钱)上先将甘草用沙炒,次入姜,却下杏仁炒,过筛,去沙净,合桂为末。每服二三钱,汤点服。

   二气丹 治伏暑伤寒,二气交错,中脘痞闷,或头痛恶心。

   硫黄 硝石上等分,于银石器内,文武火炒,令鹅黄色,再研细,用糯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不拘时,新汲水下。

   消暑丸 治伏暑引饮,脾胃不和。

   半夏(醋煮,一两) 甘草 茯苓(各二两)上为末,姜汁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远白汤下。

   (《集成》)姜朴汤 治夏秋暑热,过食冷物。茶水以伤其内,过乘凉风以伤其外,致恶寒发热,胸膈饱闷,饮食不进,或吐泻,此内外俱寒冷也。

   干姜(炮) 浓朴 人参 白术 白茯苓(各一钱) 陈皮 枳实 羌活 炙甘草(各五分)上水二盏,姜三片,煎服。

   

中医书籍:古今医统大全

上一节:药方

下一节: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