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统大全》- 卷之三十七疟证门 - 药方
(《宣明》)疟神丹 治诸般疟疾。
白砒(一两) 雄黄(一钱)上以五月五日用粽子尖左右研三千下,日未出不令鸡犬见妇人知。丸如梧桐子大,发前一日面东冷水下一丸。
(《发明》)斩鬼丹人信(五钱,用明矾五钱盖罐内火 ,微有黑烟出,取起放土地上冷) 雄黄(三钱,明亮者)上共研匀极细,五月五日五家粽角为丸,如小豆大,未发前面东凉水下三丸,嚼破吞之妙。小儿一丸,以吐为效。
(秘方)鬼哭丹 治诸疟疾。
绿豆(一两) 信石(明者,三钱)上碾极细,以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发日早五更以新汲水朝东吞下。忌湿面生冷荤腥。
(《玉机》)一剪金 治疟圣药。
信石 黑豆 雄黄(各等分)上以石臼捣为末,用细绢子捻药一捻于中裹如豆大,用丝扎定剪切。每服一丸,星宿全时用汲水吞下,勿令人知。
(《宣明》)辟邪丹 治瘴疟鬼疟食疟。
绿豆(四十九粒) 雄黑豆(四十九粒) 朱砂(二钱,另研) 白砒(另研,二钱)上为末同研匀,滴水丸,黄丹为衣。每服一粒,取桃枝研汁调井花水向日吞下。
(《集成》)常山饮 截诸疟。
常山 槟榔 乌梅 草果 知母 甘草(炙) 穿山甲(炮)每服五钱,水盏半煎一盏,露一宿,临发日前二时温服。
(秘方)四神饮常山(二钱) 槟榔 柴胡 贝母(各一钱)上咀,水二盏煎,加黑豆二七粒。临发前二时空腹服之。
(《选要》)驱疟丹 治久疟诸疟如神。
常山末 草果末 菖蒲末 绿豆粉(各一两) 信石(醋煮,二钱半)上用稀面糊搜和,分作一百二十饼,每以一饼用茶清浸露一宿,临发日五更冷服。痰饮在上即吐,痰饮在下即泻。小儿用一角,根据前法服。忌猪羊鱼鸡面。
(《和剂》)克效饼子 治一切疟疾,发作有时,先觉有时,乃作寒栗鼓振颐颔,中外皆寒,腰脊俱痛,寒战既已,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欲饮冷。或痰聚胸中,烦满欲吐,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或寒多热少,或热多寒少,或寒热相半,或但热而不寒,或但寒而不热,或一日一发,或间日一发,或发后五六日再发,皆治。
甘草(炙) 绿豆末 荷叶(炮。各五钱) 定粉(研) 龙脑(研) 麝香(研。各半钱)金箔(二十五片,为衣) 信石(醋煮,两半) 朱砂(飞,一两)上为细末,炼蜜搜和,每两作二十饼捻扁,以金箔为衣。每服一饼,新汲水磨化。日发者,未发前服之;间日发者,不发夜服;隔数日发者,前一日夜服;连日发者,侵晨服。
(《百选》)碧霞丹 治久疟不愈。
东方甲乙木巴豆(取肉去油) 南方丙丁火官桂(去粗皮) 中央戊己土硫黄(去土石)西方庚辛金白矾(另研) 北方壬癸水青黛(另研。各等分)上于五月初一日修治了,用纸各包,以盘盛根据前方位排定,勿令猫犬妇人见之,安顿神前,至端日午时用五家粽角尖和前药令匀,丸如梧桐子大,令患人以绵裹一丸塞在鼻中,男左女右,于未发前一日安之,约度寻常发过少许方除。
(《发明》)煮药豆法 治久疟疟母痞块者,不宜用消痞丸散等破气并热药,只宜制豆法,食尽二升,自然消愈。
大黑豆(二升) 常山(半斤) 枳实(四两) 血竭(五钱,另研)上用水一斗先锉常山枳实,煮十余沸,入豆,候熟去二味,再入血竭末,用武火熬尽汁,取出晒干,每日食之一二合后,可灸章门二穴,其痞自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