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统大全》-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 证候
伤寒悸者,心中筑筑然动,怔仲不能自安者也。其证有二,为气虚,为停饮。其气虚者,阳气内弱,心中空虚,正气内动而为悸也;其停饮者,由饮水过多,停留心下,心火畏水,不能自安而为悸也。又有汗下之后,正气内虚,亦令人悸,与气虚而悸者,则有甚也。治停饮而悸,必分水气,虽有余邪,亦先治悸,免致水气散走而为他证也。《活人书》云∶悸有八九证,皆属三阳。
【和解】饮水多而心下悸,虽有他邪,亦先治水,恐水溢为喘为肿为咳为哕为利也,茯苓甘草汤。往来寒热,心下悸,小便不利,心烦喜呕,小柴胡汤。少阳发汗,谵语悸动,小柴胡汤。
【温】少阴病,四逆,心下悸,四逆散加桂。汗后脐下悸,又作奔豚,茯苓桂甘大枣汤。
【补中】虚则心下悸,脉结代,心悸动,炙甘草汤。伤寒三四日,心下悸而烦,小建中汤。发汗过多,其人胸中阳气不足,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汗多怔仲不定,益荣汤、养心汤。心神不宁,怔仲不得眠,安神丸。
【镇固】脉浮,因火逼劫之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所以固阳收脱,镇其浮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