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引 - 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 - 古今医统大全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古今医统大全

《古今医统大全》- 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 - 外科引

作者:徐春甫 朝代:明 阅读数:19人阅读

   浮脉主表证,浮数之脉应发热不发热,反恶寒,痈疽也。

   脉洪主血实,积热肿疡。洪大则疮势进,脓未成,宜下。溃脓后洪大,难治,若自利者,不救。

   滑脉主热、主虚,脓未溃者主内消,脓溃后宜托里,所谓始为热,终为虚也。

   数脉主热。仲景曰∶数脉不时见,主生恶疮。又曰∶肺脉俱数则生疮,诸疮脉洪数,里欲有脓结也。

   散脉,脓溃后烦满,尚未全退,其脉洪、滑、粗、散难治,以正气虚,邪气实也。

   又曰∶肢体沉重,肺脉大则毙,谓浮散也。

   芤脉主血气虚,脓溃后见之,易治。

   牢脉按之实,大而弦,且浮且沉,而有坚实之意,瘰 、结核得之,不可内消。

   实脉,久病虚人得此最忌,疮疽得此,宜急下之,以邪气与脏腑俱实故也。

   弦脉、浮弦不时见,为饮、为痛,主寒、主虚,弦洪相搏,外紧内热,欲发疮疽。

   紧脉主痛,疮肿得之,气血沉涩。

   涩主气涩血虚,脓溃后得之,妨。

   短脉,诸病脉短难治,疮肿脉短,真气短也。

   细脉主亡阳,阳气衰也。疮肿脉来细而沉、时直者,里虚,欲变证也。

   微脉主虚,真气复者生,邪气胜者危。凡疮肿溃后脉微而至匀者,当自差。

   迟脉,痼疾得之则善,若新病得之,主气血虚惫,溃后得迟脉,必自痊。

   缓脉见于疮肿溃后,皆易愈。

   沉脉,水气得之为逆,疮疡后得之,邪气深。

   虚脉为血气不足也,肿疡得之,宜托里、和气、养血是也。

   濡脉主气血俱虚,疮肿得之,宜补虚、托里、排脓。

   弱脉主虚,形气不足。大抵疮家得沉、迟、濡、弱之脉,皆宜托里,而从补法也。

   促脉主热蓄于里,下之则和。疮脉促,宜急下之。

   代脉,诸病见之不祥,疮疡促、结亦难治,况代脉乎!动脉,动于阳,阳虚发厥,动于阴,阴虚发热。

   

中医书籍:古今医统大全

上一节:外科引

下一节:外科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