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统大全》- 卷之四十四喘证门 - 药方
(《和剂》)人参定喘汤(方见前。)(《大旨》)黄芩半夏汤 专治寒包热,兼治表里。
半夏 枳壳 黄芩(酒炒) 桔梗 紫苏 麻黄 杏仁 甘草(等分)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天寒加桂枝。
星半栝蒌丸 治痰喘。
南星 半夏 栝蒌仁 香附子 橘皮 萝卜子(炒) 杏仁 皂角灰上为末,神曲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姜汤下。
(《医林》)定喘陈皮汤 治痰喘。
陈皮(去白,半斤) 明矾(二两半,铫内飞,同陈皮炒香熟) 甘草(炙,一两) 半夏(五两换水煮过,每个切四片,用明矾泡汤浸露七日七夜,漉去,用姜捣成饼,慢火焙干用)上为细末,每服一二钱,姜汤调下,不拘时服。
(《医林》)桑白皮汤 治肺气有余,火炎痰盛作喘。
桑白皮 半夏 苏子 杏仁 贝母 山栀 黄芩 黄连(各八分)上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通口服。
(《济生》)葶苈散 治过食煎爆,饮酒过度伤肺,喘不得卧,及肺壅咽燥不渴,浊唾腥臭。
甜葶苈 桔梗 栝蒌仁 升麻 薏苡仁 桑白皮 葛根(各八分) 甘草(四分)上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温服。
(《选要》)玉华散 治咳嗽上喘,调顺肺经,清利咽膈,安和神气。
甜葶苈 桑白皮 半夏 贝母 天门冬 马兜铃 杏仁 紫菀 百合(蒸) 人参(各一钱)百部 甘草(炙,七分)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食后服。
五味子汤 治喘促脉伏而数者。
五味子(一钱) 人参 麦门冬 杏仁 陈皮(去白。各钱半)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无时服。
紫苏子汤 治忧思过度,邪伤脾肺,心腹膨胀,喘促烦闷肠鸣气走,漉漉有声,二便不利,脉虚紧涩。
紫苏子 半夏 木通 大腹皮(各一钱) 木香(三分,磨) 陈皮 人参(各八分) 草果仁(四粒) 枳实 白术(各七分) 甘草(炙,五分) 浓朴(七分)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定肺汤 治上气喘嗽。
紫菀 橘红 杏仁 五味子 枳壳 半夏 桑白皮 紫苏 甘草(炙。各一钱)上水二盏,姜三片、苏叶五片,煎八分,食后服。
(《医林》)杏仁煎 治喘嗽。
杏仁(去皮尖炒) 胡桃肉(去皮各等分)上碾膏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临卧细嚼,姜汤送下。
一方 以胡桃肉三个,姜三片,临卧嚼吃,饮汤三四口,再嚼再饮就卧,止嗽无痰。
人参胡桃汤 治喘急不得卧。
人参(钱半) 胡桃肉(五个,泡去皮)上水盏半,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后温服。
(《济生》)二黄丸 治停痰在胃,喘息不通,呼吸欲绝。
雌黄(一钱) 雄黄(二两)上箩极细末,熔黄蜡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于半夜时热煮糯米粥,乘热,以药投在粥内和匀吃。
定喘丹 治患肺气喘促,倚息不得卧, 嗽并治。
蝉蜕(去土头足翅炒) 杏仁 马兜铃(各二两) 人言(明矾 ,六钱)上为细末,蒸枣肉为丸,如葵子大。每服六七丸,临卧葱茶汤送下,服后忌热物,半日效。
神应丹 治咆哮喘嗽。
绿豆(一合) 人言(一钱)上二味入砂锅内,水煮豆烂熟,研为糊,焙干再研为末,神曲糊丸,麻子大。大人服三十丸,小儿十五丸,七岁以下六七丸,冷茶临卧送下,忌热物一日,此方神效。
紫金丹 治 喘。
信石(二钱半,研) 淡豆豉(一两,水润研成膏)上共研和匀,丸绿豆大。每服七丸,临卧冷茶送下,只一服或二服,服后不可吃一应汤水之物。
一方 用信八分,豉一两,每服二十丸。又法二件研成膏,涂碗内,艾烟熏,入生珠末,丸。
一妇患喘十年,遍求药不效,忽一遂人与此药,一服是夜减半,数服顿愈。